美国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援助的历史由来已久,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就开始了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军事贷款、赠款、提供先进军事装备、合作研发先进武器、共享情报和部署战舰等一系列手段。以色列被视为是美国中东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援助是美国历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手段。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美国批准对以色列提供一系列军事援助,对巴以冲突战场局势、中东安全格局和大国博弈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巴以冲突中的美国对以军事援助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别“伊斯兰抵抗运动”,即“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名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自“赎罪日”战争五十年之后,以色列首次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展开“铁剑”行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一直是美国累计援助最多的国家,来自美国的援助约占以色列国防预算的15%。10月8日,美国开始了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发表声明,派遣包括福特号航空母舰在内的6艘美海军舰艇编队前往地中海地区,以“加强地区威慑”为名支持以色列。同日,美国总统拜登通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美国将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这标志着在此轮巴以冲突中,美国再次成为了以色列的“亲密战友”,坚定地站在了以色列一方。


2025年2月5日,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斯

在五角大楼与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

进行双边交流

美国对以色列提供巨额经济支持。美国对以色列长期进行军事资助,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以军援的数额。2016年,美以两国签署了10年军事援助谅解备忘录,美国承诺在2019-2028财年每年给予以色列约38亿美元的资助。而在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以军援数额攀升,美国会参议院批准了高达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拨款法案,其中263.8亿美元将用于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截至2024年9月,巴以冲突爆发将近一年,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的报告,美国已向以色列提供超过179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创下了美对以军援数额的历史新高。

不同于上届特朗普政府打击和遏制穆斯林的种族主义极端行径,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被视为一种基于价值观外交和基于美国利益的务实性外交策略的折中。拜登政府在试图修复美国与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同时,仍然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对以色列进行大力武装和支持。美国对以色列提供的巨额经济支持是造成这场冲突旷日持久、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以色列的“输血”非但不能停止战争,反而客观上对这场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巴以冲突久久不能平息,对加沙地带以及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支持巴勒斯坦的克什米尔儿童

美国对以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在之前的五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已有为以色列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与以色列合作研发武器的传统。冷战时期,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诸如霍克导弹、鬼怪战斗机等先进武器,将以色列武装成美国在中东地区遏制苏联影响力扩张、打击亲苏阿拉伯国家的前哨;在1967年“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仅用6天时间就占领了石油资源丰富的西奈半岛;在“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的突袭行动导致以色列在战争初期遭受巨大损失,美国旋即为以色列提供飞机、坦克、武器弹药以及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使以色列转守为攻;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再次凭借美国提供的电子干扰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美国对以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除了反导系统的防御性装备之外,还有大量进攻性、具有杀伤性的武器。美国拜登政府向以色列运送包括至少1.4万枚2000磅(约900公斤)的MK-84炸弹、6500枚500磅炸弹、3000枚地狱火空对地导弹、1000枚掩体炸弹、2600枚小直径炸弹在内的大量弹药,这些武器弹药进一步扩大了巴以冲突的规模,亦使美国成为了以色列迫害加沙地带人民的同谋。同时,美以两国在武器装备技术、联合演习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曾击落胡塞武装中程弹道导弹的箭式反导系统是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研发的产物。除此之外,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和美国雷锡恩公司共同研发用以拦截中远程火箭弹、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大卫投石索导弹防御系统。两国多次举行名为“杜松眼镜蛇”的大规模弹道导弹防御联合演习。

美国军援并非巴以冲突的“胜负手”

在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采取“阿克萨洪水”行动后,美国旋即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援助,美国对以色列提供资金、技术、武器在内的一系列援助,援助对战场局势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战场局势波诡云谲,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美国军援并不能决定这场冲突的最终结局。

美国军援强化以色列防守反击。美国的军事援助强化了以色列防守和进攻的能力,美国通过军援使以色列处于不利地位时能够争取喘息时间,在以色列开展大规模进攻时提供助力,这在历史上的多次中东战争中有目共睹。本轮巴以冲突开始之初,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对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在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中,除了铁穹反火箭弹系统之外,美以两国联合研制的箭-3导弹和大卫投石索防空反导系统,也成功拦截了袭向以色列的导弹,为以色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多层防御。拜登政府还多次指示美国军方在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美军人员,以加强以色列的防空能力,保卫该地区美军和美方的利益。美国的军事援助在加强以色列的防御能力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多种反导系统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了以色列在哈马斯和其他势力的袭击中的伤亡损失,防御能力的不断强化也使以色列有机会对哈马斯和加沙地区开展多轮轰炸。美国对以色列防御能力的强化也构成了以色列敢于同时面对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等多股势力进攻的“底气”。


以色列和美国试射“箭-3”导弹

在防守得到强化的同时,美国为以色列提供的大量武器弹药强化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区进行轰炸的“续航”能力。自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声明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美国对以色列提供的资金和大量武器弹药使得以色列能够制定并执行对加沙地区从建立军事禁区到发动多轮空袭和地面进攻的作战计划。以色列持续推进的军事行动逐渐使哈马斯处于劣势。2024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已击毙超过14000名“哈马斯武装分子”。同时,据以色列情报评估,哈马斯方面,战斗人员已减员过半,多数部队遭遇重创,超过100名军事政治官员被击毙,高层领导折损严重,在黎巴嫩、叙利亚的高层人员也遭到以色列“定点清除”,哈马斯的处境愈发艰难。

美军“助阵”,试图震慑抵抗势力。以色列在遭遇哈马斯火箭弹袭击后,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美中央司令部宣布,海军福特号航空母舰已抵达地中海东部,以表示对以色列的支持;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驶向地中海东部,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向该地区派遣的第二艘航空母舰;美国向以色列派遣了由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能够进行特种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以及进行情报搜集、规划战术、解救人质的军事顾问和特种作战小组。美国通过派遣军队为以色列助阵,展示对以色列进行保护和对以色列所采取的军事行动进行支持的决心。


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

时至2024年9月,巴以冲突战火仍在延续,以色列国防军防空师负责人兹维卡·哈伊姆奥维奇表示,以色列和美国决定在以色列防空学校启用首个美国驻以色列永久军事基地,美以双方已密切合作两年,军事基地的基础设施即将建成,届时将会有美军士兵长期驻扎该军事基地。在此之前,尽管美以两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密切的军事援助关系,但考虑到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和其他因素,美国尚未在以色列正式驻军,而美以两国却选择在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之时启用首个美国驻以色列军事基地,体现了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美国将以色列作为“不沉航母”的高度重视。

美国派遣军队对战场形势造成了多方面影响,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在美军的支持下显著提升,以色列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哈马斯和其他抵抗力量的威胁,美军的介入改变着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有了美军的支援,以色列将更容易达到战略目标,而巴勒斯坦对美国军队的忌惮将对其造成战略和战术上的制约和干扰。美国驻以色列永久军事基地的建设也为战场的形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增添了巴以冲突长期化、扩大化的可能。

美国军援并非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在客观上的确增强了以色列的军事力量,但美国的军援并不能够决定巴以冲突的最终结局。巴以冲突的最终结局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单凭美国的军事援助,还不能将以色列确定为这场冲突最后的胜利者。

美国对以军援力度并非一以贯之,存在不确定性。虽然以色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中接受美国军援,但美国军事援助力度存在差异,对以军事援助力度基于以色列对美国而言的战略利益,而非以色列的国家利益或战争局势本身,美以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着差异和矛盾。除此之外,美国历届政府在对以态度和中东战略方面也存在差异。过去10年,美国政府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政策,而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得拜登政府不得不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重塑中东战略环境和加大对巴以冲突军事资源的投入形成了矛盾,相互矛盾的两个战略目标使得拜登政府对以军援政策的确定性下降。2024年特朗普赢得新一轮美国大选,相较于上一届政府,其在巴以冲突和中东问题上又可能采取与拜登不同的政策,美国政府的换届增加了对以军援力度的不确定性。


反战游行的民众

美国在巴以冲突中对以色列的援助行为在美国社会也存在批评的声音。华盛顿、纽约和洛杉矶等地爆发了反战游行,人们对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的行为进行抗议,要求停止战争,保护无辜民众。美国民主党内部也有着支持巴勒斯坦的党代表和组织,他们纷纷呼吁停止对以军援。以上因素都使得美国军事援助的不确定性上升,从而进一步导致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存在着动态的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都无法单方面决定战场形势的最终走向。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文摘,原作者孟祎晨。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军事文摘

作者丨孟祎晨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