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

不少小伙伴已经在准备露营装备

摩拳擦掌准备出门露营了

但是

上海“顶流”地标突然出手禁止

4月18日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发布帐篷区使用须知:

5月1日起,禁止搭设

带有风绳和需要地钉固定的天幕、帐篷


世博文化公园的大草坪

被称为“上海的阿勒泰”

是不少市民游客搭帐篷最青睐的地方

但是,市民追求松弛感的同时

可能伴随着危险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吐槽过帐篷天幕。一顶天幕四周都需要使用插入绿地内的斜拉风绳来固定,稍小一些的天幕四周有8根斜拉风绳,大一些的则超过10根,能向四周延伸三四米。

这些风绳大多为暗色系且非常纤细,在草地上显得十分“隐形”,在帐篷天幕密集的区域,草地上看似有可供通行的空间,但实际上风绳相互交织无处下脚,稍不留神就容易被绊到。


3月23日

一位市民称其孩子在重固文心公园内玩耍

被天幕的风绳割伤了

还有人曾表示

自己被绊得摔了“五体投地”的一跤

右脚踝正面也被深深勒到


2023年还发生过

让人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杭州一对父母带着6岁的孩子去家附近的公园扎帐篷露营野餐,没想到孩子在草地上玩闹奔跑时,不小心被固定帐篷用的绳索绊倒,固定绳索的地钉随之弹起,长钉直接扎入了孩子腰部。


12厘米长的地钉,约一半插入孩子体内。但幸运的是,经检查,地钉扎入位置比较偏,没有竖着深插伤及重要内脏。经急诊手术,医生顺利取出地钉,并清理污染伤口。后续,孩子被转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还需观察伤口及全身感染情况。


有人认为

天幕的风绳太不显眼

地钉不打到底

如果摔倒磕到头后果不堪设想




沪上公园纷纷出台管理规定

上海另一个“露营顶流”——共青森林公园,自2021年7月免费开放以来,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和节假日,就会出现一天数万人的大客流。

园方曾做过统计,一天最多搭了1100顶帐篷,200-300顶天幕。

据此前报道,为确保游玩安全,公园保安在巡逻过程中,若发现未系警示标识的天幕,会对游客进行提醒。如果游客没有醒目的物品可作标识,保安会赠送红丝带,同时会帮助游客将露头的地钉打入地下


共青森林公园

宝山区的南大公园明确告知游客:公园禁止搭设拉线帐篷、天幕及吊床。


在社交媒体上,南大公园也是露营的热门推荐地,这个占地面积颇大的公园,辟设出了北部约1/3的区域供市民搭设帐篷。不过,从大场路公园正门入内后,不管是左手侧的“告知书”,还是正前方的“游客须知”,都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禁止搭设天幕和拉线帐篷的字样。在公园担任门卫兼保安的章师傅告诉记者,公园曾因天幕风绳绊倒孩子发生过意外,此后就一直禁止拉设天幕和拉线帐篷,“这样规定已经有四五年了”。


从大场路公园正门入内后,正前方的“游客须知”更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禁止搭设天幕和拉线帐篷的字样。

“露营热”于近两年才开始风靡

上海的相关规范文件

也是逐步应对出台的

其中尚未预料到

大尺寸天幕的流行

记者翻阅了本市2022年底出台的《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以及2023年出台的《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细则》两份规范文件,其中仅有“原则上帐篷应搭建在草坪区四周,中间留出中心活动区”“引导天幕集中搭建”等要求。显然,按照这些文件,露营区搭建天幕是允许的。


不过在公园绿地,这种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里,扎堆的天幕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相关的管理规定亟待完善。


新江湾城公园内的一块草坪上五颜六色密密麻麻的帐篷和天幕看不到头

南大公园的规约,和上述指引相冲突,也使得章师傅的劝阻少了些底气。他呼吁绿容部门出台相对硬性的规定,给公园的规范管理提供支撑。

市民建议

比起一禁了之

更多市民倾向于

对帐篷和天幕的尺寸进行限制

有市民建议帐篷只能是

占地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的

中小型家用帐篷

而若要搭建天幕

只能使用那种与帐篷连为一体、

搭设在帐篷口的小型天幕

还有不少市民指出

现有的指引和细则中明确

公园露营区要做到

“风绳上悬挂警示标志”

这也是减少安全隐患的一大措施

但鲜有公园能够落实这一条

市民们表示

普陀区的半马苏河公园

为游客提供了免费的三角旗标志

用于挂在风绳上

这一做法也值得推广借鉴

新条例即将修订

近日,上海公园管理部门

也已注意到了公园露营区

出现的矛盾及市民的建议

记者多方求证得知

今年,《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即将修订

市公园事务管理中心

目前正在开展相关调研

并计划在相关法规修订中

增补针对性的规范措施


对于公园绿地露营

你怎么看?

本文综合自:新闻晨报、上观新闻此前报道、橙柿互动

相关作者:毛锦伟

微信编辑:泰妮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