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瓦房店市居民李先生(化名)经历了一场让他不寒而栗的诈骗事件。骗子首先将4万元现金转入李先生银行卡中,随后冒充所谓“客服”与其联系,称他符合国家扶贫政策,刚才是测试资金,需要其将这些钱取出后转入一个“公用”账户,以证实李先生的银行卡没有问题,完成后即可获得全部36万元款项。
李先生没有犹豫,立即赶到辖区派出所寻求帮助。接到报警后,新华派出所立即上报公安局反诈中心核实,确定这些现金系南方某省居民程先生(化名)被电信诈骗后转入的。民警与程先生联系时,他也刚刚反应过来自己被骗,将民警也当成了骗子,多次挂断电话。民警不断发送短信提醒其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核实后,才逐渐取得其信任,并将其被骗资金成功返还。
后经分析,其实李先生也同样是遭遇了一次诈骗,骗子在诈骗程先生后,故意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李先生账户,如果李先生真的按照骗子要求将现金取出后转入所谓的“公用”账户,则实际上帮助骗子完成了一次“洗钱”,自己则成了电信诈骗的“工具人”、帮凶,同样涉嫌违法犯罪。所以,嫌疑人瞄准的是程先生的钱财,而诈骗李先生时,则是瞄准了他这个人本身。2024年2月,河南某地居民高某,参加所谓的“国家扶贫款发放”活动,在应当明知他人使用其银行卡系用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多次使用自己的多张银行卡进行收款、转账以及提取现金等交易。最终高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打着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幌子
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给他人转账或收款后取现
警方提示
莫因轻信成为电诈“工具人”
当前,诈骗分子不仅想要骗取钱财,将赃款“洗白”同样也是其“刚需”。涉诈洗钱的主要套路是打着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幌子,以需要包装流水、证实银行卡可用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给他人转账或收款后取现。一旦受到所谓“高额资金”吸引落入陷阱,成了电诈犯罪的洗钱“工具人”,最终不仅“扶贫款”拿不到,自己还会因为违法犯罪受到法律的严惩。
因此,面对以各种名义要求自己取现、转账的陌生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更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动、及时与家人、社区或警方沟通求证,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李德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实习生陈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