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边界与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前沿屏障,也是对外合作的桥梁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立足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去年以来,我国边界与海洋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边海治理的新局面。

一是边境管控有新成果。2020年边境事件后,中方同印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密切沟通,保持了边境局势总体和平稳定。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双方就边境脱离接触等达成解决方案。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喀山成功会见,对上述进展作出积极评价,就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作出战略指引。12月,根据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时隔5年再次举行会晤,就边界问题进行深入、实质性沟通,就划界谈判、边境管控、机制建设、跨境交流合作等达成6点共识。日前,双方举行新一轮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取得良好效果。当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双方正保持军事外交渠道沟通,探讨维护边境地区可持续和平安宁的举措。近日,习近平主席就中印建交75周年同印总统互致贺电,强调中印应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作出贡献。印方领导人也表达了同样积极的意愿。这为中印双方共同妥处边界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是海上合作有新突破。去年,中国与马来西亚举行了海上问题双边对话首次会议,实现了我国与南海当事国涉海机制性对话全覆盖。去年11月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访华期间,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就在两国主张重叠海域开展共同开发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正在逐步落地生根,假以时日,必将结出丰硕果实。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南海主题分论坛成功举办,各方围绕南海区域秩序构建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南海环境保护实践与区域合作等深入交流研讨。印尼前副外长表示,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美好愿景。随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积极推进,我国同周边国家海上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践证明,没有对话解不了的难题,也没有合作达不成的目标。

三是服务发展有新举措。近年来,边海外交与兴边富民战略相互融合,切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边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边防稳固安宁。去年,中国与老挝总理会晤联合声明中写入将积极推动中老铁路“一地两检”尽快取得实质进展,标志着跨国联运新的便利化模式即将解锁。中吉(尔吉斯斯坦)别迭里、中巴(基斯坦)红其拉甫等边境口岸全面开放,部分缅甸和越南边民通道以及中尼(泊尔)边境14个传统边贸点实现疫情后重新开放,有效促进了边境经济发展。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投入正式运营,打造了跨境旅游合作新样板。各项边境区域合作机制不断走深走实,为边境经济“近循环”注入新动力。

四是边海治理有新进展。我国始终坚持法治固本强基,不断强化边海治理法治建设,完善边海治理体制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公布实施后,若干陆地国界法配套规范性文件及时发布,为进一步统筹规范和加强国界管理,推动相关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海洋领域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修订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公布北部湾北部、黄岩岛领海基线,推进涉海领域国内法与国际法有机衔接。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国界联检工作,坚持对边海一线常态化实地巡检,全力保障20000多公里长的陆地国界线清晰稳定,妥善维护已设立的领海基点标志。同时,加强“智慧边海防”建设,坚决阻遏周边当事国侵权行径和美西方海上挑衅行为,切实保障边境地区和周边海上安全。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边海外交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持续推动边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边海治理新局面,有力服务外交全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