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近代机制币著名的“三两银”,分别是指户部一两、北洋一两和上海壹两这三枚传奇银币。
它们不仅见证了晚清货币改革的曲折历程,更在当代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成为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币王"。
一、户部一两
1902年冬,随着北洋铸造银元总局的开工,直隶总督袁世凯开启了中国货币近代化的重要尝试。这座位于天津的造币厂接到一项特殊任务:试制以"两"为单位的全新银币系列。
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由日本大阪造币局雕刻模具的"户部一两"。币面"光绪元宝"四字雄浑有力,背面的蟠龙图案鳞爪飞扬,每一片龙鳞都清晰可辨。
由于清政府内部对"圆两之争"举棋不定,最终仅试铸了六七千枚便遭回炉销毁,存世者凤毛麟角。
2024年北京诚轩春拍现场,一枚PCGS SP63评级的"入"两版样币引发激烈角逐。
这枚带着紫罗兰包浆的珍品,最终以1207.5万元天价成交,创下当年光绪元宝拍卖纪录。
专家介绍,该版别现存完美品相不足五指之数,其钢模初打的凌厉齿边与镜面底板,堪称晚清铸币工艺的巅峰之作。
二、北洋一两
时间来到1907年,北洋银元局再次尝试"两制"改革,诞生了著名的"北洋一两"。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直线版",龙珠上方以简洁的直线装饰,与常见的三点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细微的差异,却让它在泉界享有无上地位。
这枚珍币与著名收藏家古德曼的渊源更添传奇色彩。1991年,它首次亮相古德曼专场拍卖便引发轰动。
2022年上海泓盛春拍上,经PCGS认证为MS61的这枚藏品,以香槟金色包浆征服全场。
经过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070万元成交,刷新该品种全球纪录。据考证,这种直线版在全球公开拍卖仅出现过19次,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三、上海县中外通宝壹两
1866年,香港造币厂在殖民背景下诞生了一段奇特的造币史。英国人为打开中国市场,先后设计了"上海壹两"和"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两种样币。
前者将英国皇冠图案与中国龙纹结合,后者则采用海关平制单位,堪称中西货币文化的"混血儿"。
而2024年泓盛秋拍中,上海县"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以1932万元的天价收官。这枚经耿爱德、刘改造等名家递藏的珍品,镜面底板光可鉴人,被誉为"中国机制银币十大名珍"之一。
这三枚银币的命运惊人相似:都诞生于改革浪潮,都因各种原因夭折,然后销毁过程中,少部分被一些人私下里藏起来。若干年后就成了“流传有序”的珍贵藏品,在收藏界获得新生。
它们拍出天价的原因更是相似,有经验的藏家可以借鉴一下。那就是先是名家递藏,然后P盒高分,再经过媒体宣传造势,最终达成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