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桥坪村荔枝产业园里,露水未散的果林中,管理员正仔细查看妃子笑荔枝的长势。在园区务工,一天能挣80元,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分红,一年增收近3万元。村民刘才琼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容灿烂,守着家门口的“荔枝银行”,日子越过越红火。


朱杨镇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和江津区交汇处。辖区内大部分土地由长江冲积形成,且独特的小气候让这里成为重庆罕见的荔枝适生区。全镇现有荔枝园1300亩,2025年荔枝即将进入丰产期,预计鲜果产量超100吨,综合产值可达500万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江津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


政策赋能,小荔枝成就大产业

在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引领下,江津区积极整合资源,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400万元,完善荔枝园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便道、水渠、提灌站等,彻底解决了产业园的道路、水利等问题。同时,依托泸永江合作项目,引进合江荔枝专业技术人才10名,并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培养电商人才,为荔枝产业的标准化管理、产学研结合和数字化营销提供了坚实支撑。

品牌引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每年7月,桥坪村集体经济的包装点内,工人们将印有津彩醉红尘商标的精品荔枝装入包装盒。“我们的荔枝品质优良,特级果能卖到50元/斤,是普通果价的2倍。”村党委书记程升华自豪地说。通过品牌化运营和电商营销,江津荔枝不仅畅销川渝两地,更远销全国,出口海外。成为成渝地区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站在江泸北线高速互通口,朱杨镇党委负责人信心满满:“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规划建设荔枝深加工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荔枝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江津区正以荔枝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探索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目前,荔枝产业园已带动周边150余户农户增收4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这颗长江边的荔枝明珠,不仅闪耀着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更成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未来,江津区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多江津智慧和江津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通讯员 程雅琦 黄佳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