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的黄河浅滩上,长期关注鸟类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祁瀛涛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平学智介绍,近年来,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逐步向好,卷羽鹈鹕、青头潜鸭等候鸟频频现身宁夏黄河两岸的滩涂和湿地。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塞上江南”徐徐铺展。
治水而兴,守护秀美黄河水
在沿黄省份中,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
清水河是宁夏流域面积最大、跨县区域最多的黄河支流,曾经有多段水质长期为劣Ⅴ类。“十四五”以来,清水河流域监测的国控断面水质接续全部达标,2024年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
2024年,宁夏主动融入、科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打好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奋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八年保持Ⅱ类,位于黄河流域省份第一梯队。“十四五”国家考核的20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到95%,劣Ⅴ类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宁夏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率达到96.78%。”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王志刚介绍,目前,全自治区15个水功能区全面达标,13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达到100%、县级城市黑臭水体保持清零。
2024年4月,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工程通过加高培厚堤防等措施,对34处险工险段进行补强加固,以及新建防汛道路等措施,增强河道的控导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为打造黄河生态文化长廊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目前唯一全省域实施“四水四定”的省份,近年来,宁夏率先开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改革试点,探索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新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好“水文章”。
2024年,固原市入选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这是继银川市之后,宁夏第二座被纳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的城市。黄河(银川市段)入选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固原市和银川市,“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为宁夏南部山区和北部引黄灌区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减轻对黄河水和地下水的依赖,提供了参考借鉴。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宁夏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生态修复,让“三山”越来越美丽
走进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张骞葡萄郡,两个占地面积2.3万亩的大型废弃采砂坑经过生态修复后,恢复生机。
张骞葡萄郡项目和毗邻的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是贺兰山正在愈合的“伤疤”。曾经的戈壁荒滩上,如今遍布葡萄园。银川市西夏区大力培育了红酒、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等产业,实现了“生态+红酒”“生态+旅游”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蹚出了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
贺兰千年岿然,如今又见证绿色发展新故事。一条条“贺兰山绿了”的短视频刷爆朋友圈,成群结队的岩羊和马鹿成为贺兰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贺兰山东麓,一条贯穿腾格里沙漠的高速公路——乌玛高速正悄然书写着“生态优先”的新篇章。
作为大规模应用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的高速公路项目,乌玛高速石嘴山段全线44公里全部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等工业固废填筑路基,消纳工业固废300多万吨,不仅破解了工业固废堆积的“老大难”问题,还节约了砂石资源、降低了粉尘和碳排放。
以呵护好“一河三山”为统领,多年来,宁夏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淤地坝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
2024年9月,宁夏召开全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全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进展,对新时代新征程全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进行部署。
宁夏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管,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融合地方应用试点工作。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机制,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全覆盖。
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固原市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自然城市”名单。
“固原市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西北地区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标杆。”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禄胜表示。
腾格里沙漠中数以万计的光伏面板纵横密布,万亩沙漠成为一片“蓝色海洋”。
在建设“沙戈荒”风光新能源基地项目过程中,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以建设“绿色能源+生态治理”为目标,运用“林光互补”“农光互补”技术,采取“林草药结合”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形成光、林、草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不仅产生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如今,“三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流域宁夏段水质逐步提高,宁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与日俱增。
“我们将严格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擦亮‘塞上江南’秀美底色。”平学智表示。
来源 | 宁夏生态环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