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被特朗普自认为感觉良好的一手“关税牌”,已经被他打得稀碎,原本对部分商品豁免关税,被部分企业认为是“希望来临”,并且其中涉及众多中国商品,同时被认为对华让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朝令夕改)
可结果没过多久,特朗普就变卦了,他声称没有宣布任何关税豁免,只不过是相关产品被转到了另一个关税类别。
特朗普为什么要否认关税豁免?原因有三。
第一,政策模糊化,维持施压姿态。特朗普声称“没有豁免,只是转移”,意在强调关税政策并未放松,而是将部分产品,如电子产品调整到“半导体类别”等新税目,未来可能征收更高关税。
这种说法既安抚了国内产业,又避免被解读为对华妥协,维持对贸易伙伴的威慑力。
第二,迎合政治基本盘,塑造强硬形象。特朗普的核心选民,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十分拥护,所以他本人否认豁免可强化“不向外国屈服”的人设。
(美国内已经出现抗议特朗普的民众)
甚至说,特朗普还找了“替罪羊”,他指责媒体“错误报道豁免”,转移舆论对其政策反复的批评。
第三,为后续加税预留空间,特朗普变卦的同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豁免是“暂时性的”,未来半导体、药品等领域将面临更高关税,显示特朗普计划分阶段强化贸易壁垒。
这么一看,特朗普又是准备要硬刚到底了?其实他想这样做很难。目前,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给美国自己带去了极大的混乱。
首先因为特朗普朝令夕改,市场甚至无法配合。先是11号,美国海关宣布豁免智能手机、芯片等电子产品关税。之后隔了48个小时,特朗普否认豁免,称仅是“转移类别”。再后来,又放风考虑汽车关税豁免,政策可谓是“一日三变”。
(美国股市动荡)
这种反复导致美股剧烈震荡,企业供应链规划陷入混乱。
其次,这使得美国政府的内部矛盾,被公开摆上了台面。美国商务部与特朗普表态根本就对不上号,美商务部长称豁免是“临时措施”,而特朗普坚称“没有豁免”。
对此,有声音毫不留情的批评特朗普的政策“荒唐至极”,已经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全球贸易体系遭破坏。从一开始,美国就是自顾自的调整关税,无视WTO规则,引发多国抗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发出警告,美国政策或导致全球贸易萎缩1%,别看这一变化很小,增降基础可是全球贸易,一点点的变化,就能导致很大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前面提到,特朗普刚做了让步,就马上变卦,这同样引起或者能看到有些国家,已经对美国不再客气了。
好比现在的日本,就强硬表态,拒绝妥协,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打算重大让步”,并警告美国政策扰乱全球经济。
如今的美日谈判,似乎已经陷入僵局,日本拒绝在汽车、农产品等领域接受美国条件。
(石破茂警告美国)
如此依赖美国的日本,现在都这么强硬,那欧盟27国更不用说。
欧盟现在的态度,就是反制与观望并存。之前已对美威士忌、汽车等商品加征25%报复性关税。另外,德法等国,已经呼吁欧盟减少对美依赖。不过欧盟之所以观望的原因,可能主要还是安全领域仍受北约约束,难以彻底转向。
至于墨西哥、加拿大等美洲国家。墨西哥因番茄被加征20.91%关税,威胁进一步反制。而加拿大与墨西哥协调立场,共同抵抗美国单边主义。
还有澳大利亚、韩国等这些美国的亚太盟友。澳大利亚担忧供应链断裂,正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韩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受到冲击,三星等企业,正在游说韩国政府向美施压。
(我们的经贸订单,正在愈发大规模的走向国际市场)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战术混乱”,已经很难掩盖其战略困境。若美国盟友持续反抗、中国经济韧性显现,美国可能被迫调整策略,但全面撤回关税可能性低。
不过这同样加速了全球多极化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东盟等合作,完全能削弱美国围堵。
最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不会压服对手,反而会让美国陷入自我制造的混乱,并且其盟友的离心倾向也会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