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树婚育新风尚

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江苏省计生协

近年来,江苏省计生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要举措,坚持“文化引领、贴近群众、精准服务”,努力推动形成新型婚育新风尚,在参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一、注重统筹谋划,找准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破题之策”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江苏省计生协始终把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作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思维,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下发《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积极参与江苏省生育支持有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一揽子”具体举措,明确计生协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加强社会宣传倡导等五项职责任务,为计生协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是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展婚育状况调查,选取5市5县(区)样本1000份,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当前影响群众婚姻、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为推动优化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省计生协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南京邮电大学在全省组织开展生育支持政策重点人群抽样调查,进一步了解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生育支持政策的需求,为制定完善江苏省生育养育支持政策提供了依据。南京市计生协开展了青年群体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线上、线下发放问卷1720份,调研文章《提振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在《中国人口报》上发表。

三是建立协作机制。省计生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婚育文化与婚育服务,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通过与妇联、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协作联动,推动资源融合、活动融合、调研融合,共同发挥在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方面的作用,凝聚起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工作合力。各地也积极探索“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社会协同”的机制,淮安市洪泽区构建“1+5+N”联动体系,以社区党建为统领,联动社工组织、专业机构、志愿者团队、慈善单位、辖区企业五类主体,实现阵地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苏州市计生协加入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工作专班,牵头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任务,联合妇幼等部门举办科学育儿巡回父母课堂,整合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会资源进行多方位、多点位托育服务宣传。


无锡市锡山区计生协在区婚姻登记处举办婚姻家庭文化基地暨集体颁证活动

二、注重多元宣传,唱响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协奏之歌”

一是面向社会宣传。围绕“生育政策调整”“破除高价彩礼”等,结合江苏五大地域文化,设计印制宣传海报13000套,制作发放宣传折页、宣传布袋、扇子、手账本、生育友好宣传包等各种宣传品,大力倡树婚育文化新风尚。向全社会发出《新时代婚育文化倡议书》,号召广大家庭和青年朋友自觉成为新时代婚育文化的推动者、实践者、宣传者。组织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省计生协荣获2023年中国计生协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积极开展清理修订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工作,动员群众参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将优化生育政策、新型婚育文化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及时修订与中央《决定》精神不一致、不适应的内容。

二是组织活动宣传。连续三年以“倡新型婚育文化”为主题,开展省级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用心用情讲好协会故事,打造协会活动品牌。举办“礼赞40年,奋进新时代”省计生协4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暨“宝贝如瞳 用心托护——萌宝模特秀”,受到“学习强国”、《中国家庭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活动中最小的模特在爸爸的怀抱里第一次走上了舞台。联合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开展“文韵江南”生育友好系列宣传活动,以快板、歌曲、育儿技能赛等形式,从“婚”“孕”“育”多角度弘扬婚育新风。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举办“匠心托育 呵护未来”——江苏省首届托育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托育服务人员理论和技能水平。带动各级计生协利用“5·29”会员活动日、“5·15”国际家庭日等节点,广泛开展文艺演出、运动健身、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活动,2024年开展各类活动6000多场次,宣传覆盖60多万人次。苏州市第四届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暨“童心杯”婴幼儿技能比赛、泰州市“为爱护航·母婴健康”胎教音乐会、无锡市“溪荟梁缘 爱在小满”交友联谊会、淮安市“5·20”公益集市、常州市“孕妈沙龙”等众多时尚新颖的宣传服务,深受广大家庭和青年人的欢迎,营造了浓厚的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三是抓好载体宣传。省计生协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及时发布各地新型婚育文化工作动态和经验,每年开展“5·29” 随手拍以及“我爱我家”“幸福光影录”等线上互动活动,展示会员和群众“爸爸带娃”“孕育日志”“晒全家福”、和谐家风等主题照片,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大力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倡导夫妻共担育儿责任,重塑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依托省级书画、剪纸、摄影文化社平台,创作征集了一批积极向上的新型婚育文化文艺作品,近三年,累计征集会员艺术作品近500件。昆山市计生协联合卫生健康、团委、文联、书协等举办“书写新时代婚育文化”主题青年书法作品展,并进行云展览,获18.7万点击量。发挥基层协会骨干会员作用,编排了三句半《婚育新风进万家》、山歌小戏《好媳妇》、情景剧《婚礼“瘦身”也浪漫》、小品《时代步伐向前迈》等鲜活生动的节目,利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积极引导育龄群众转变生育观念。

三、注重服务质效,打好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组合之拳”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建立中国计生协首批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围绕城市型和农村型不同特点,分别在南京六合区、雨花台区打造新型婚育文化园、群众婚育文化作品主题墙,融合宫灯、彩绘和道旗等元素打造年轻人交友、婚恋打卡热地,设置相亲角、婚姻家庭谈心室,延伸服务触角,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人口报》以《烟火气里感知婚育新风》为题专版报道。坚持从青年人视角出发宣讲新时代婚育文化,南京市计生协以原创动漫形象“宝贝宁宁”为元素成功入选中国计生协新时代婚育文化创新案例。积极推进省级新型婚育文化建设项目,选择基础比较好的县(区),依托生育友好文化园、社区婚育文化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宣传栏、宣传廊、电子显示屏、主题墙等形式打造新型婚育文化宣传阵地,以点带面推进新型婚育文化。

二是坚持文化引领。聚焦不同人群、紧贴群众需求,组织婚育文化“六进”活动,推动新型婚育文化进村居、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联合医疗卫生、高校以及婴幼儿照护、早教等专业机构开展线上讲座,南京“云上花神”直播间、泰州“妇幼云课堂”等搭建婚育新风载体,以网络直播方式将新型婚育文化、健康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与时俱进丰富青春健康工作内涵,建立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点200多个,用好开学季、“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时间节点,办好“青春健康大讲堂”,引导青年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促进生殖健康和生育力保护。发挥张家港市计生家庭维权、常州市新市民健康促进等项目作用,针对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流动人口等群体,举办“健康孕育进家庭”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优化生育政策、优生优育、健康义诊、维护生育权益等宣传服务,营造维护重点人群生育权益和生殖健康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聚焦服务提级。进一步推进宣传服务融合。围绕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发挥生育支持服务阵地优势,将婚育服务有效融入以优生优育指导服务中心为龙头、“向日葵亲子小屋”为基础的优生优育服务体系以及基层治理、家教家风等建设中,全力打响计生协专有服务品牌。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服务阵地62个,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婴幼儿照护宣传教育和家庭养育指导。全省各地依托生育支持服务阵地平均每年开展亲子活动1万多场次,吸引近20万人次参加活动。进一步探索计生协参与生育支持路径。积极服务托育重点任务,在宿迁市实施中国计生协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项目,推动地方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坚持科学、普惠和便捷导向,探索社区微托、家庭邻里式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多元化托育服务模式,苏州市计生协《婴幼儿托育照护保教养方案》、淮安市计生协《“淮尚善育·安心托付”婴幼儿家庭照护指导手册》等丛书有效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宜兴市计生协向日葵亲子小屋“五好五多”模式、天宁区计生协“智慧化托育”等举措,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婴幼儿家庭“带娃之忧”,初步形成助力生育支持的“江苏经验”。进一步建好基层宣讲队伍。发挥基层会员带头联系宣传作用,培育了南京“宝妈互助联盟”、无锡“锡山生育友好宣传队”、淮安“社区婚育文化指导员”等一批宣传团队,积极打造专兼结合、层次多样的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服务队伍,着力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宣传倡导和解读,让婚育新风尚成为新时代家风。

投稿邮箱:jkzggc@163.com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5年4月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