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余杏)4月16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八大行动17条措施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美育活动纳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方案》,到2032年,湖南将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为此,湖南启动了八大行动,包括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美育实践活动普及行动、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
《方案》强调要健全大美育课程体系,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阶段艺术课程普通高中不少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职学校不少于72学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
《方案》要求,要全面构建起“人人都参与、班班建队伍、周周有比赛、月月搞活动”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省、市、县定期举办学生艺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
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方面,《方案》提出要实施教师全员美育浸润,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方案》鼓励各地建设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美育名师工作室,构建美育名师和各学科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
同时,针对乡村美育提质发展,《方案》要求用好全国和湖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共建共享优质美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内优秀艺术教师流动授课,加强城乡网络联校建设,推进城乡学生共上一堂艺术课;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探索高校艺术社团和乡村学校双向交流机制;鼓励美育名师进乡村支教送教、乡村美育教师进城市跟班学习等。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依托国家教育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技术在学校美育的场景应用,打造湖南美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美育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培训资源、优秀艺术作品、虚拟场馆等共建共享。
作者: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