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某与巩某已有多年合作往来。原告巩某长期在淄川服装城经营服装批发生意,被告巩某一直从潘某处进货。原告按照双方约定交付货物后,被告却未能如约支付全部货款,仍有6673元未结清。无奈之下,潘某将巩某诉至法院,希望借助司法的力量讨回公道。

案件分流至速裁团队后,调解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与被告巩某取得联系。在深入沟通中,调解员了解到巩某当前深陷经济困境的泥沼。其儿子牵涉刑事案件,面临缴纳罚金,而这笔罚金数额待定,缴纳时间也悬而未决,这无疑让巩某本就紧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致使她实在无力即刻支付潘某的剩余货款。但对于原告潘某而言,这笔货款拖欠已久,资金周转的压力与日俱增,她实在不愿经历漫长的等待。

承办法官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对此与潘某推心置腹地交流,将巩某的实际难处和盘托出,争取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不断给巩某做思想工作,督促她积极履行还款义务。

在法官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巩某于5月20日前支付两千元,余款每月还款300直至还清为止。这看似不起眼的300元,对巩某、潘某都意义重大,于巩某而言,这是她在艰难处境中仍努力承担债务的证明,既不会对其资金造成过大压力,又能让她有喘息空间维持生意与家庭的正常运转。于潘某而言,每月稳定到账300元,不仅是欠款回收的实质进展,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让她感受到法律调解下公平与温情的平衡。

法院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的践行者。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充分考虑巩某的经济困境,在维护潘某合法权益的同时,给予巩某合理的还款期限和方式。这种刚柔并济的司法方式,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不仅能有效提升法院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与良好形象,更能在全社会厚植民众对司法的信任与尊重,夯实法治社会的坚实根基。

(供稿人:速裁团队 侯欣汝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