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ix edition
英语史(第六版)
为了全面概述英语历史的不同方面,《英语史》一书探索了从罗马征服英格兰至今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发展。这本畅销的经典作品经过修订和更新,既鼓励读者增进对当代英语的理解,又鼓励他们培养对影响当今英语的各种问题的开明态度。目前这本书已经修订至第六版,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有许多新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当艾伯特·C.鲍起草《英语史》第1版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最后一章,即第十章,可以恰当地命名为“19世纪及以后”。在随后的版本中,该章各节内容在整个20世纪得到了扩展。最值得注意的是,“帝国英语”一节是在大英帝国存在且正值巅峰之际撰写的,在彼时的英国地图上,地球表面四分之一的部分被涂成了红色。随着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的英语变体在学术界和本书中得到了越来越详细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将语言史划分为不连续的时期总是人为的。然而,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出现的全球性语言问题与第十章“全球英语”第229节中涉及的有关南非或印度次大陆英语的个别描述迥然不同。本书第3版于1978年出版之际,汉语等语言作为全球性语言的可能性并不是一个学术话题。最近的全球互联及其语言学影响使得新增的最后一章“21世纪”适逢其时。由于增加了这一章,第一章中的一些问题得以移到最后一章,在有机会回顾过去之前就展望未来的第一章也得以修订和删减。
另一项重大修订是对音系变化的处理。在之前的版本中,大部分关于英语音系变化的讨论都留到了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1500—1650年”的后半部分。现在,这些变化被移到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章节中: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的音系变化被移到了第七章,从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音系变化被移到了第八章开头,成为这两个时期之间的桥梁。此外,关于古英语发音的讨论曾被分开安排在第三章“古英语”和第八章中,现在被合并到第三章中。如此一来,音系发展进程的安排更符合时间顺序:格林定律在第二章,古英语发音在第三章,古英语内部音变在第四章,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的变化在第七章,早期现代英语中的元音大推移和短元音变化在第八章,世界范围内的发音变体在第十章,美国英语的独特发展在第十一章。这些重新排列为其他修订腾出了空间,包括增加语料库语言学的运用。例如,赫尔辛基语料库帮助我们在类和性两方面加深了对文艺复兴时期英语中代词用法的理解。和前几版一样,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列入参考文献和脚注中,并被编入现有文本中,以纠正、扩展或调整熟悉的内容。
在本书第1版中,鲍阐述了他的如下目标:本书主要面向大学生,旨在介绍英语的历史发展,在所谓的语言内部历史(语音和屈折变化)与语言外部历史(决定不同时期英语发展进程的政治、社会和学术力量)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作者坚信,要理解当今的英语,并对影响当今英语的问题持开明的态度,最可靠的基础是了解英语发展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因此,本书对英语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给予了同等关注。
和以前一样,本书最初的计划和目的没有改变。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