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海:挑好的拿

有的是实力。

2024年,中海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房地产的热度“半边天”。

最为“出圈”的便是 “ 玖序系” 产品的火爆销售,去年中我们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

在 极具针对性的销售策略之下,中海2024年在一线城市的营销成绩十分突出:北上深市占率第一,广州第三, 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实现销售合约额1640亿元,占年度总销售的61%。

在核心城市拉动整体市场的2024年,中海年度实现收入1852亿,归属于核心股东的溢利156亿元。虽然营销同比下滑 8.6%,归母净利同比也下降了38.9%,但全年销售合约额3107亿,同比增长0.3%,成为TOP10房企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权益销售排名行业第一。

聚焦核心策略的成功,进一步加强了中海投资的聚焦性。

2024年,中海年内在国内12个城市共获取22宗地块,总土地款806亿(2023年:1342亿),同比下降40%;权益土地款则同比下降约43%至696亿(2023年:1227亿)。但尽管如此,中海新增购地金额仍位居行业第一。

根据观察,近7年来,中海集团总土储 下降了近60%,但 在区域选择上,就2024年来看,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73.5%,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占比高达91%。

显然,中海在有意收缩投资范围,且只挑好的拿。

2025年1-3月,中海又多次在北京、杭州、深圳等核心城市抢地,一季度拿地金约 298亿元,仅次于华润置地。

不过,需注意的是,2024年中海毛利率下降也十分明显,从2020年的30.1%拦腰斩断至2024年的17.7%,毛利下滑之下归母净利润也同步缩水,与2020年相比缩水超六成。

在业内,中海一直被视为经营上的优质企业,很多人将这都归因于中海的成本控制能力,但我们认为,中海的投资能力才是它赚钱的核心!

无论是顺周期能力,还是及时的投资策略调整,都是中海的“致胜法宝”。

02

华润、中海、龙湖、万科等头部房企2024年财报集中观察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2024年的房地产,仿佛是一艘在混沌大海上飘摇的大船。

行业调整从一开始的问题房企暴雷,到大量的民企躺平,再到万科等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风声,再到国央企的规模利润同步下滑......据CRIC数据, 全口径千亿房企数量直接回到2016年(11家)。

从市场角度看,市场剧烈下滑后的“史诗级”救市,也只迎来短暂的政策“甜蜜期”,从“5·17”到“9·26”,政策刺激下市场释放了短暂的热情,但更多的购房需求仍在潜伏,更多的投资需求则直接消失。

2024年,对于房地产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这在身处其中的房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房企年报发布后,我们对一些典型房企的2024年进行了集中观察和总结,其中有华润、中海、招商蛇口等过得还不错的央企,也有龙湖、绿城等口碑仍在的房企,也有在风口浪尖上飘荡了一年的万科。

2024年不好过,这是共识。

但2025,大家依旧满抱着憧憬与希望,继续前进着。

>>年报观察<<

  • 华润置地经常性利润破百亿

  • 开发业务维稳:销售2611亿,下滑15%,但排名晋级为地产三强;

  • 经常性业务闯关:收入首破400亿关、净利润首破100亿关;

  • 第二曲线净利占比超40%,资管业务REIT破局:商业和公寓REIT成功上市后实现大资管的闭环。

华润置地在业绩会上对2025年作出了若干研判:

其一,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依旧存在,未来市场要回暖,长期看,需要重新建构一个大的商品房供求平衡关系;短期看,则依赖于商品房收储,房贷利率等政策的落地节奏与力度;

其二,落实“调节奏、调结构、调布局”三调投资策略,推动土储资源换仓和结构优化。

其三,仰赖存货管理策略,打响销售维稳战。2025年,华润可售货源货值为5009亿,其中存货占比为42%,比例较上一年降低11%。新货占比过半,销售去化率得到进一步保障。

其四,预计2025年~2026年毛利率会触底回升。

其五,第二曲线利润贡献占比25年达到45%,长期目标是占比50%。

【点评】

2025年,华润置地无论是销售还是投资,都比2024年更加进取。

华润2025年供货节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Q1只大约新推9%货量,即便如此,华润今年前2个月累计销售251亿,同比增长22%。在拿地端,今年前2月,华润连拿9宗地块,权益拿地232亿,成为行业第一。对比去年拿地意愿明显提升。看起来,华润25年意图以攻为守打开市场新局面。

  • 中海新增投资行业第一

  • 实现收入1852亿

  • 归属于核心股东的溢利156亿元

  • 全年销售合约额3107亿,同比增长0.3%,成为前十房企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权益销售排名行业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在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实现销售合约额1640亿元,占年度总销售的61%。

在拿地拓储方面,中海年内投资力度虽出现大幅下滑,但在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投资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不过,需注意的是,中海毛利率亦拦腰斩断,从2020年的30.1%降至2024年的17.7%。而在毛利率下行影响下,归母净利润录得近39%同比降幅,与2020年相比缩水超六成。

【点评】

而对于未来的投资,中海管理层提出,将继续聚焦于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并积极关注机会型城市。在项目选择上更聚焦于项目确定性,包括现金流、现金利润情况。

  • 招商蛇口开启缩表

  • 营业收入1789亿,微弱增长2%。

除此之外,多项指标出现后撤——

  • 净利润42亿,同比下跌54%;

  • 归母净利润40亿,同比下跌36%;

  • 毛利率和净利率亦创下新低,分别为14.6%和2.3%。

与此同时,公司总资产减少5.3%,总负债减少6.3%,净资产减少3.4%;员工人数同比减少3000人,幅度为6%;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总报酬降幅约51%。

此外,2024年拿地投入锐减,全年只拿了26块,同比上一年拿地数目减少了53%,投资缩了61%。

【点评】

招商蛇口快速收缩的目的,在于要“全面打造‘堡垒式’的资产负债表及‘棉袄式’的现金流量表”,传递出其对财务安全的格外重视。

收缩效果立竿见影,年报显示,招商蛇口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0亿元,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达1004亿元,达到近5年的最高水平。

  • 龙湖进入债务切换关键年

2024年龙湖实现营业收入1275亿,股东应占溢利104亿,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之股东应占核心溢利69.7亿,同比下降39%。

值得关注的是,运营及服务业务贡献收入267.1亿,同比增幅达7.4%,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至21%,贡献毛利额143亿,同比增长6%,占比70%。

报告期末,龙湖的有息负债总额为1763亿,较年初大降163亿。净负债率为51.7%。本次业绩会上,龙湖管理层也提出了当前的若干思考:

  • ①2025年是龙湖债务结构转化的关键一年,也是最后一年,将持续降低有息负债总额,从2080亿一次性压降至1400亿(减少680亿)。

  • ②债务结构持续进行优化。加大长期债务,减少短期债务。

  • ③力争28年第二曲线收入过半,届时,龙湖将成为国内地产行业首个完成收入结构转型的房企。

【点评】

龙湖化债关键动作:其一,把债务规模降下来;其二,把债务的周期拉长。

围绕这两项,一方面通过提升五大航道各自正向现金流去降负债总额,另一方面用长周期经营性物业贷款去替换3、5年的信用债融资。

  • 绿城中国:2025年向内挖掘

  • 销售额达2768亿,其中自投1718亿,代建1050亿元。

  • 营收1585亿,同比增长20.7%。

  • 股东应占利润15.96亿,较上年同期下降48.8%。

对于净利润变化,主要是受存货减值影响。2024年,公司计提减值及公平值变动损失达49.2亿,较去年增长146%,

值得一提的是,绿城透露当的若干投资策略:

  • 其一,向内挖掘,提前做好前置研究,寻找差异化定位;

  • 其二,寻找结构性的小众投资机会,例如去年苏州双湖板块项目,利润和溢价情况都较为可观;

  • 其三,对于明显过热的板块,不会大幅放松投资标准。

  • 其四, “一年两熟”,早投早回。

近期,绿城人事出现变动,原董事长张亚东辞职,中交系高管刘成云“空降”接任。此番调整之后,绿城的央企属性或将进一步加强,中交集团亦将进一步提高对绿城的主导权。新的阶段,大股东中交集团的支持会越来越强。

  • 保利置业:处境尴尬

  • 公司实现合约销售542亿元,同比增长1%;

  • 实现收入402.1亿元,与2023年的409.3亿元相比下降1.8%;

  • 年度利润9581万元,较上年降幅高达94.13%;

  • 归母净利润约为1.8亿元,比上年的14.5亿元下降87.3%。

不过,与利润规模形成鲜明对比,保利置业的资金库仍然充裕,截至年末现金总额高达347亿,同比增长8.8%。

保利置业近年一直也在减少投资动作。

据管理层透露:当前大部分房企投资策略都是聚焦核心,对比而言保利置业则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一些单价太高或总价很高的项目对保利置业来说风险太大。

【点评】

对于保利置业以及类似规模的企业而言,当前在投资端或的确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即:单价地王不敢拿,总价太高不适合,想要一些价值发现的地块,但操作难度又比较大。不像大房企有底气,又不像小房企灵活,不上不下极为难受。

  • 万科:上市34年来首亏近500亿

  • 实现营业收入3431.8亿元,同比下降26.3%。从营收构成看,房开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贡献营收3010亿,占比87.7%,毛利率9.5%。

  • 实现销售金额2460.2亿元,同比下降34.6%;

  •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4.8亿元,由上年的盈利转为大幅亏损,同比下降506.8%,这也是万科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大幅亏损主要系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全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1亿,相当于把未来三年的利润提前出置。另外信用减值264亿(主要来自于其他应收款),两者合计335亿,占到总亏损近70%。

截至2024年末,万科总资产12863亿,总负债9474亿,净资产3389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027亿,资产负债率为74%,净负债率81%。有息负债合计3613亿元,较年初增长412亿元。

【点评】

万科这份年报是一份典型的行业转型样本,旧模式崩塌,新模式未稳,深圳国资入局能够暂时的续命,但真正破局,或仍需看销售及经营服务类业务的内生造血能不能转变成真金白银。

03

一线城市旧改有加速的趋势

城市的明显信号。

今年开年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上海核心区黄浦、静安、杨浦三区便相继发布了9份征收令。

继今年2月,静安区一次性批复5个零星旧改项目、黄浦确定2个房屋征收范围、杨浦隆昌路接连发布2批征收公告后,近日,浦东正式吹响“片区式城中村改造”冲锋号,今年计划推进10个旧改更新项目,其中4个城中村改造或率先破局,即将启动拆迁,涉及约2.4万常住人口。

静安区:

华山路、常熟路零星旧改项目:华山路 488-504 号(双号)、常熟路 1-17 号(单号)、胶州路 175 弄 17 号、万航渡路 332 弄 4 号、万航渡路 467 号、491 号。

陕西北路威海路零星旧改项目:陕西北路 119 弄双号、35 号、37 号;威海路 700-718 号;奉贤路 296-306 号(原陕西北路 332 弄 15、21、23、25 号)。

海防路、新丰路、西康路零星旧改项目:东至陕西北路、南至昌平路、西至西康路、北至安远路(其中部分);北京西路 1220 弄 104-108 号(双号)。

共和新 443 街坊零星旧改项目、共和新路 1304 弄 27、28 号旧改项目:东至闸北实验小学、南至成套新工房小区、西至普善路、北至老沪太路(其中部分);共和新路 1304 弄 27、28 号。

毛家弄零星旧改项目:东至普善路、南至芷江西路、西至沪太路、北至毛家弄(其中部分)等。

黄浦区:

506 街坊:东至黄浦中心大厦,南至黄浦众鑫城,西至西藏南路,北至方浜西路。

729 街坊(零星):东至桑园街,南至陆家浜路,西至跨龙路,北至东江阴街。

浦东新区方面,计划推进的10个城市更新项目,除了新场镇 “城中村” 改造项目、合庆镇项目、航头镇项目和书院镇项目外,还有6个项目具体信息暂未公开。

新场镇 “城中村” 改造项目:共有 4 个点位,涉及征收居(农)民 645 户,涵盖国有土地居民 345 户(其中 “小梁薄板” 及不成套房屋 252 户)和集体土地居民 300 户。

合庆镇项目:位于东川公路两侧及南社区凌空路以西,改造范围达 1600 亩,覆盖庆丰村、庆星村、红星村、跃进村等 7 个村居约 1500 户居民。

航头镇项目:改造区域集中在镇域南部,涉及鹤鸣村、航东村、果园村及航头居委 4 个村居 700 余亩土地。

书院镇项目:位于新港老集镇的桃源村,项目占地 858 亩,覆盖桃园村、洼港村、新欣居委 3 个村居约 491 户居民。

整体来看,上海旧改在浦西和浦东呈现两种不同的方式。浦西主要是中心城区的持续零星旧改,而浦东旧改则是“外围优先”。

浦东的重点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地带,未来工作重心或将继续向城中村拔点倾斜,而且更强调产城能级跃迁。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对核心区的高成本动迁压力,又通过外围开发实现城市空间扩容。

旧改加速的信号在广州也很明显。

在广州今年的土地供应中,超20宗地块与旧改相关。

比如,天河的大观村,凌塘村,荔湾的鹤洞村、河沙村、茶滘村。白云更是旧改大户,三元里、罗冲围、黄边村、螺涌村、松南村、松北村等均有宅地释放。

此外,计划还提到,今年会积极稳步推进三元里、康乐村、鹭江村等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南洋电器厂项目、京溪广智片区等城市更新土地供应,释放发展新空间。不过,宅地释放不意味着供应井喷,像潭村、螺涌村、松南村、松北村都为安置房地块,不进入新房市场竞争。

整体上,广州旧改供地呈现“安置托底、核心提质、外围承压”的三层格局。

当前地产周期下,各大城市的发展逻辑开始殊途同归,即核心区旧改加速推动中心城区存量土地活化,同时向外围区域导入新增居住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外围区也面临着库存高压和需求透支并存的风险。

『 产品介绍 』

《晨光地产行研》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从国际视野、金融趋势、城市运营、财政运营、企业运营等多维度

全盘监测地产行业运行态势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高质参考

帮助企业管理者洞察趋势,制胜未来!

数年打磨成型,获江浙沪派系房企高管盛赞

是房地产投资者必读的战略内参

市场瞬息万变,抓住关键信息,就能抓住发展机会

更多讨论,请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请戳小程序 FOCUS地产战略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