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荣 2025-04-18 15:03:00


神经内科二区医护人员获赠锦旗。(来源:平度市人民医院)

信网4月18日讯 “当时病情非常凶险,多亏了你们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真是太感谢了!”近日,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时家属给平度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医护人员赠送了锦旗。

70岁的刘先生患者,急诊前5小时突感头晕和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症状持续约30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约3小时前,刘先生出现持续性言语障碍,想说的话无法表达,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医生怀疑急性脑血管病,迅速进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左侧大脑中动脉未显影,随即紧急安排住院并给予抗栓治疗;然而,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持续恶化,右侧肢体活动受限,意识逐渐模糊,出现小便失禁。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由于发病时间短,神经内科团队迅速为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约一半的血栓可被溶解,有助于恢复健康。遗憾的是,刘先生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改善。

时间等同于生命,在神经科领域,时间更是与大脑紧密相关。尽管刘先生接受了效果最好的静脉溶栓疗法,但他的病情并未见好转。通过急诊头部磁共振成像,医生发现他的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左侧大脑中动脉均未显影,这表明他可能遭遇了供应大脑主要血管的堵塞。神经内科立刻启动紧急预案,迅速与影像科协调,完成了CT灌注(CTP)检查,以确定患者脑组织中哪些部分仍有可能被挽救(即缺血半暗带)。

同时,科室紧急联系了刘彦伟副主任和姜楠副主任,为可能进行的血管内取栓治疗做好了准备。由于刘先生是医院首位接受CT灌注(CTP)检查的患者,影像科葛东泉主任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完成了检查。CT灌注结果显示,灌注不足的区域约为98.37立方厘米,半暗带/不匹配区域约为72.55立方厘米,这表明刘先生有大量脑组织是可以被挽救的(即缺血半暗带),因此,对他进行手术取栓极有可能带来显著的益处。

副主任刘彦伟和姜楠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家属们达成共识,迫切希望立即进行手术。随后,紧急联系了介入手术室的田海燕护士长,以便迅速安排紧急手术。在医院绿色通道的高效流程下,所有操作和准备工作都显得既紧张又井然有序。刘先生被迅速送入介入手术室,随即进行了股动脉穿刺,建立了手术通路。导管迅速而顺利地到达了左侧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造影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存在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已经闭塞。在紧急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后,血栓抽吸导管成功越过狭窄区域,到达左侧颈内动脉的末端。取栓支架通过抽吸导管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并释放,运用“抽拉结合”技术,一次性成功地将刘先生大脑中的血栓取出体外。再次进行造影后,确认刘先生的大脑中动脉已经畅通,血流也得到了恢复。

接着,导管被撤回至左侧颈内动脉狭窄部位,在保护伞的保护下,医生再次使用大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并植入了支架。当保护伞被移出体外时,保护伞内捕获的大量血栓让医生感到震惊,它成功拦截了一个巨大的血栓。随后进行的再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的血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在清除血栓和疏通血管的过程中,保护伞发挥了关键作用,防止了血栓向远端血管逃逸,从而避免了再次取栓的需要。而支架的植入确保了左侧颈内动脉的血流灌注得到了保障!

手术完成后,刘先生向手术医生表达了感激之情:“医生们,非常感谢你们!”他用右手紧握医生的手以示谢意!刘彦伟和姜楠副主任对这一幕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手术前,刘先生无法言语,右侧身体也失去了活动能力,但血管重新畅通后,他大部分功能已经恢复了!

在神经内科与康复科的悉心照料下,经过两周的治疗,刘先生几乎完全康复,顺利出院。他的两个儿子再次来到医院,手持一幅分量十足的锦旗,再次向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一句感谢的话语,一面鲜艳的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认可,更是对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激励和鞭策。平度市人民医院将始终坚持以“精心治疗,贴心呵护,做有温度的平医人”的服务理念,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赵彦阅)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