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成都连日晴好,“夏班”最爱慵懒地横陈在办公室那张皮沙发上,就着太阳眯缝着眼小憩一会。“夏单”有点淘,楼上楼下四处溜达,总会让某个设计师惊讶:“咦,咋又跑这儿来了?”
“夏班”“夏单”是两只猫。它俩是四川古格王朝品牌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群宠”,和公司创始人夏科一个姓。对这个设计师们小小玩笑意味的“创意”,夏科一点也不生气。他认为与宠物的相处能帮助设计师们“更新”,指不定啥时候就有新的灵感闪现。“另外,两个名字寓意都挺好的。”
夏科
夏科很随和,这一点区别于好些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执着,但不轴。”就像他从事的食品特产开发设计工作,执着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但绝不沉迷于曲高和寡般的孤芳自赏。在每一粒稻米中看见星辰——在成都创业20余年,夏科找到了艺术设计与商业设计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
他用超过5万件的作品,为传统食品进行现代性重构,是国内获得红点至尊奖(特产食品类)的第一人。成都独有的繁盛烟火,给了夏科编织文明经纬的密钥。这般实践也让他相信,最好的商业设计应该像猫一样,既能轻盈跃上艺术圣殿的飞檐,也懂得在人间烟火的墙头踱步。
连斩获国际大奖
保持西部地区唯一获奖纪录
武侯区瞪羚谷数字文化产业基地29栋1号,距离可可豆动画不过50米。当饺子团队沉醉在哪吒“搅动”的动画光影世界,夏科和麾下的设计师则在这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了“油盐酱醋茶”。
这是另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走进古格王朝的会客厅,抢夺视线的是摆满四面墙壁的各种食品、酒饮、调味料。它们每一个形状不同,大小不一,五颜六色,在白墙的底色上,勾勒出一幅斑斓的图景。
满满当当的包装设计展示墙
凑近细看,这里的“油盐酱醋茶”个个有门道。一个内嵌式样的“东坡肘子”方纸盒,上下闭合时盒面的苏东坡双唇紧闭,一如其徐州抗洪时“吾在,水绝不能败城!”的坚毅。提起盒子上半部,一位乐呵呵的东坡先生形象立时现身,好似刚筑成“苏堤”时他正吟唱“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
部分设计产品
“丈人坊”道家米花糖的包装更是有趣。看起来像是一幅古人画像,解开头顶“发髻”上的麻绳,袋口如冲冠“怒发”向上展开。手必须“穿”过“怒发”,才能探得袋中的米花糖。从宁静淡泊,到怒发冲冠,想吃一小包米花糖的念想,与看似有些繁琐的开袋撞在了一块,足可让人会心一笑。
当米花的酥脆与香甜从舌尖传来时,包装袋上杜甫《丈人山》中的首联与颔联差不多也该映入眼帘——“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对山川永恒的赞叹扑面而来。这件作品接连斩获国际大奖,2015年获全球“包装界的奥斯卡”PENTAWARDS奖,第二年再获红点至尊奖(特产食品类)。迄今,这一获奖纪录在整个西部地区仍是唯一。
他在成都首提
“食品中式后现代设计”理念
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关联,往往从一个简单的念头开始。2000年从重庆来成都创业,驱动夏科的是“在成都可以骑自行车办事。”倒不是畏惧爬坡上坎的难,他期望在独属成都的这份闲情逸致里,发现更多艺术的美。
他是一个注定要干艺术的人。打小就爱写写画画,铅笔、钢笔就是“画笔”,课本、作业本就是“练习册”,学生时代的夏科用朴拙的涂鸦,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临近高考,听说画画也能考大学,从没想过“画画能做啥”的夏科不假思索报了艺术班,拿起了真正的画笔。
与生俱来的才情将夏科引入艺术的殿堂,他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之间腾挪跳跃。从油画转入设计,再到商业设计中的药品、房地产等多个细分领域。某一天在思考“什么设计才能最持久?”这个问题时,他想到了食品。“不是因为我好吃,在吃上面我很简单。”夏科说,一碗面常常就是自己的“正餐”,他对生活的要求远远小于对精神的追求。
在五谷杂粮中,夏科找到了一条文明的脉络。谷物长于泥土,裂土而出的刹那,便注定成为自然与人文的交汇——饱含先民智慧的谷物,滋养着人类见证岁月变迁。这与艺术不谋而合。“从时光中走来的传统文化,经现代设计师之手,让未来的人都能喜欢。”夏科称之为共鸣。
获得的部分奖项
中国文化无疑在这一共鸣中担纲重任。在夏科的作品中,每一件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四川地域文化的影子。他的理解是,放眼世界中国文化更多地融入了生活,好的设计一定有中国智慧、中国哲学的加持。1998年,夏科提出“食品中式后现代设计”理念,为当时的中国食品行业提供了新思路。“好吃就有生意”的惯性思维,迎来向艺术审美的进阶。
到成都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他以设计致敬城市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往往是感性的,夏科也不例外。在他的眼里,生活无处不艺术,抑或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他会只身前往西藏阿里,在扎不让土山上盘桓半个月,于古格王朝遗址凄美的艺术气息间沉浸。他也会在寂静的深夜,一个人安静地端坐,点上一支烟,脑子里一会儿人生一会儿产品,享受着两个“夏科”的割裂。
艺术设计重在内心表达,迎合自己。商业设计则以解决问题、洞察心智、直击核心为准则。两者泾渭分明,却又强烈的结合——逆行顺合,这寥寥四个字的渐悟,是夏科从自己遭遇的人生坎坷中,获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他开创形态逆书的灵感之源。
大二时,夏科突发疾病,一周时间满头黑发落尽,手脚、面部生出白斑。旁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不加掩饰的孤立与远离,让夏科濒临崩溃,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是艺术拯救了我。”他把全部身心交予创作,并从中获得满足,一步一步从自我否定的深渊走了出来。
“命运就是个吃软怕硬的家伙。”在知天命的年纪,夏科依然将这份感悟奉为至宝。他常年保持每天将近15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在最寻常的烟火气里捕捉艺术的神性。这种举重若轻的智慧,如今已渗透在古格王朝的每个角落,引领着团队向食品特产开发设计领域以外的业态进发。
连片的草坪下是现代化食品加工厂房,工厂有了公园的形态,这是张飞牛肉产业公园四期明年建成开放时的图景。已在宁夏银川落成的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看上去更像一座由多栋西北夯土创意建筑聚合的景区,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这些被评为5A级工业景区的食品产业IP超级工厂作品,是夏科和团队对“让文化成为生产力”的全新演绎。
“到成都,是我人生最好的一个选择。”用视频展示这些作品的时候,夏科非常认真地以这句话作为“画外音”。他一个劲儿地用自己的方式向城市致敬:2023年从艺三十周年之际,夏科为成都奉献一出“万物成巳”个展;用一百万只大熊猫设计作品,建一座可观可赏可玩的艺术馆,是他的新目标。
从田间到舌尖,从泥土到星辰,当工业流水线试图将食物固化为标准商品时,夏科执拗地在稻米胚乳与麸皮的层叠中,寻找架起农耕文明通往现代产业这座桥梁的最优解。那些或被遗忘的、关于敬畏自然、共生与美的古老契约,正通过他的设计,在超市货架上悄声“复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蔡宇 摄影 吴茜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