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镇江,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历史书上写的。镇江地理位置优渥,向东扼苏杭之咽喉,北望扬州,西邻金陵,自古襟吴带楚,控南拒北,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
临来之前,我的高中同桌夏静同学就跟我说,到了一定要联系,她会带我尝尝此地美食,看看此地风景。我的高中室友宝森哥也说,一定要去镇江,那里有别样的风景。
走过高邮,到了宝应,作别狗哥之后,此行最北端结束,最后一站便是镇江。这里会有怎样的风景?难道会比苏(州)扬(州)更美吗?
4月16日晚上9点28,我从动车下来,抵达镇江站。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将会留下怎样的记忆?
4月17日一早,从酒店出发,沿黄山西路向西,转九华山路向北,再到中山西路,途径狮子山,向东转至京畿路,就到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走在镇江的路上,有一种错觉,这样的路,这样的树,仿佛走在老家聊城,两边多是法国梧桐,春天里枝叶鲜绿,清新而活力满满。城市的节奏也没那么快,人们步履也不必匆匆。
走着走着,看见一处公园,叫做伯先公园。伯先公园坐落在镇江城西云台山东南麓,为纪念民主革命先烈赵声而建立。从大门而入,正面是伯先铜像,之后是一座假山,假山前有一池水,我驻足片刻,从右手边拾阶而上,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云台山顶上的云台阁。
面向云台阁的右侧有几株槐花,花期正盛,有蜜蜂嗡嗡。走到树下,闭目呼吸,有清香入鼻,沁人心脾。
瞻仰此楼片刻,转身从右手边下去,经过颇陡的阶梯,就到了西津渡古城。这条路线下来,比从西津渡向上到云台阁要省下不少力气。
古城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貌,虽然亦有许多商店,却明显与苏州山塘街、扬州东关街等不同。它的特点一在建筑风格不同,二在门店门面不同,这里的门面不同在于门前的植物,多有月季或蔷薇等绿植,令人心情怡然。每一个门面,都可以构图取景。
李公朴故居和东方印社也在此处。
西津渡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始于六朝,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建设。据悉,宋朝王安石北上赴京,就是从西津渡上船而去,到了瓜州,便写下了流传至今的《泊船瓜洲》,其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京口,就是指的镇江。元朝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扬州而来,在西津渡上的岸。
近中午时分,我在西津渡古城区逛的七七八八,夏静同学和他的老公程先生驱车接我去吃饭。
午饭吃得简单一些,与我而言并不简单。两位老乡刻意照顾我,给我点了一碗蟹黄拌面、一个蟹黄包、一份肴肉、一碗长鱼汤。
我问,长鱼是啥?原来就是鳝鱼,这边叫长鱼。汤的口感类似胡辣汤,鳝鱼是炸过的,这可是大补的鱼。蟹黄拌面与苏州的焖肉面不同,更香更可口。肴肉晶莹剔透,更好看;蟹黄包的肉丸瓷实厚重。这些吃进肚子,已经有十分饱感。
饭罢,夏同学和程先生又带我逛了金山风景区、北固山公园。
金山寺也叫江天禅寺,当年康熙游访,在此见长江天水一色,提笔写下江天禅寺。这座寺庙是中国四大名寺之一,最早建于东晋时期。而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白素贞水漫金山,正是这座金山。
置身金山寺,几乎看不到山,因为整座小山已被寺庙建筑所包裹,庙宇殿堂有点“层峦叠嶂”的味道。风吹过来,檐牙上的风铃声声入耳,令人心静神清。走过这么多寺庙,金山寺是目前我看到的唯一有风铃响动的寺庙。
寺庙殿宇屋檐交错,抬头望去,也有一种庄严之感。
走到大雄宝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屋脊的神兽,看看你都认识哪些?金山寺上屋脊兽有6个,这也代表了其地位之高。杭州灵隐寺屋脊神兽是4个。
在金山上眺望远方,镇江城一览无余。一只橘猫给我们带路,就到了康熙御笔提写的碑文处。此时,遇到一众研学春游的小朋友,令我想起在温州、金华和扬州都有遇到春游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十分利于孩子成长的。
基本此处就是金山的顶端。我看到周边生长着枣树,其枝芽正在伸展,阳光下叶片的新绿满是春天的颜色和味道。
从金山寺下来,绕了一圈,我也已经记不得东西南北,过一座石桥,就到了文宗阁。起初四库全书分别放置于“北四阁”: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后又续抄3份,藏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这三阁,被世称为“江浙三阁”亦称“南三阁”。
我们在阁中转了一圈,感叹这“小院”之美,桌椅之贵,真是舒服的地方。
我跟着继续行走,到了中泠泉。哈!“天下第一泉”?这让我们三个山东人不由惊叹,不知道趵突泉会怎么想。
这里的天下第一从何而来?原来,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跟着程先生继续前行,到达另一处闻名于世的楼阁——芙蓉楼。没错,正是王昌龄所写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芙蓉楼。你还记得这首诗怎么背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看罢芙蓉楼,基本上已将金山风景区走了个遍。这样的时间,这样的风景,与好友畅游在春天里,我想,当年李白和汪伦的快乐,大抵也是如此吧。
从金山寺出来,我们便到了北固楼。提到北固楼,头脑里冒出来是“满眼风光北固楼”。这是辛弃疾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一句。辛先生还有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见北固楼是个不错的地方。
跟随人群的方向往上攀爬,并没费多少功夫就到了北固山上。先看到一座铁塔,该塔是北宋所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铁塔之一。转身到山边,眺望长江,风光无限。
这座石碑是中日为纪念晁衡而建,上面刻的是晁衡所作《望月望乡》:
翘首望苍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衡原名叫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留学生,达到大唐以后取名晁衡,后来他考中进士,被唐玄宗任命为秘书监、镇南都护等官职。753年(唐天宝十二年)晁衡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一起东渡日本,船停扬子江的时候,月光皎洁,晁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已经离家36年了,欣然提笔写下这首《望月望乡》。
沿路再前行,就到了古甘露寺。甘露寺建造于三国时期,因建时逢甘露降临,故而取名甘露寺。相传刘备和孙尚香就是在甘露寺结的婚,而“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也出于此地。
从甘露寺出来再往前走,就是北固楼了。我们登上楼阁,把酒临风,不对,没有酒。有的是春风拂面撩拨头发,有的是满眼春江春水东流去。我想到古代诗人们在此临江赋诗之情形,如今,我也来到此处,幸甚至哉!我咏不出诗,但能背诵古人的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同学问我这风景怎么样?我一时找不到形容之句,便说:太哇塞了!
北固山公园并不大,但是景色、典故却很多,一如金山寺公园比不上扬州瘦西湖之大,但是景色却完胜于它,有看头!
自北固山出来后,我又独自沿着江边往西散步。江水真清澈,江风真凉爽,江景真优美。人生得意,有什么比感受春天的美更美的呢?
晚上,同学一家设宴款待,第一次吃了河豚,品尝镇江菜。这一路春游,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镇江,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