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李梦一 王琴琴) 一餐饭暖,民生事大。4月17日,记者从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近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融合性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老年助餐新政的实施,不仅推动老年食堂升级为“全龄共享”,更让饭菜的温度在城市与乡村间流淌。

目前,杭州已建成2300余家老年食堂(助餐点),村社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新政对城乡老年助餐服务进行创新性差异化设计,标志着杭州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的精细转变。

今后,在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将向“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目标持续迈进。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颖介绍,过去,助餐服务主要服务老年人群体,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杭州积极推动800余家城市社区老年食堂中超过八成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此次新政进一步明确,大力推动城市社区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面向公众开放,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通过全面推行市场化运营,因地制宜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鼓励片区式、连锁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助餐优惠将维持不变,持续为老年群体提供暖心保障。

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则聚焦“融合”破题。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长期面临路线远、山路多、老人散居多等痛点。从服务网络、服务力量、服务场景等方面入手,新政强调合理规划布局,灵活设置中心食堂、老年助餐点,发展移动式送餐服务;探索“邻里互助”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家庭设置邻里助餐点,打造共享厨房;推动农村助餐服务设施与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集成建设,拓展助餐服务的多功能性。

“助餐+”场景在杭州已渐次铺开。如在建德市,“幸福方桌”项目把老年人的餐桌升级为“走亲连心桌”“和美乡风桌”。一位用餐老人感慨:“现在不仅吃饭方便,还能和大家一起聊天、做活动,生活更有味了。”

慈善力量也在助餐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提出通过慈善资金支持项目等方式,建立农村老年助餐赋能计划。杭州市慈善总会今年将选取10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重点支持,向西部5区、县(市)倾斜资源,着力解决山区老人用餐难题。

来源:浙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