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30余年,大型三级专科医院——潍坊潍医肿瘤医院遗憾陷入破产困境。

作者|黄雨薇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潍坊潍医肿瘤医院陷入破产风波

4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示了一则医院破产申请信息。被申请方为潍坊潍医肿瘤医院,申请方则是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深圳海王集团旗下核心物流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30亿元。目前,该医院已被列为限制高消费单位,具体负债金额尚未披露。



官方资料显示,潍坊潍医肿瘤医院是潍坊市唯一一所以肿瘤治疗为突出特色、辅以其他专业综合诊疗的三级专科医院,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全方位开展肿瘤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市级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

事实上,该院的发展路径几经变迁。其前身为潍坊市肿瘤医院/潍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始建于1992年,曾是一所公立三级医院。2013年6月,潍坊市肿瘤医院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其高新院区,由后者全面托管。

2021年,潍坊市卫健委的一则回复透露,潍坊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1月更名为“潍坊潍医肿瘤医院”,其性质由公立转为民营医疗机构。



除了所有制的变更,该院的经营状况早已有所显露。据潍坊市医保局通报,2021年1月至9月期间,潍坊潍医肿瘤医院存在超标准收费及将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的费用违规纳入医保结算等问题,涉及违规金额达76,312.5元。依据相关法规,医保局责令其退回全部违规资金,并处以25,900.43元的行政罚款。



此后,关于医院关闭的传闻不断流出。多位网友反映潍坊潍医肿瘤医院已于2022年被关停。2023年2月,潍坊市卫健委在回复公众咨询时确认,该院正在办理注销手续。



肿瘤专科医院接连“倒下”

潍坊潍医肿瘤医院的命运就像一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肿瘤专科这条曾炙手可热的赛道上,已不是第一张。近年来,随着资本理性回归与政策监管趋严等,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在高投入与低回报的夹缝中举步维艰,纷纷陷入债务泥潭、停业乃至破产清算。

1月10日,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的一纸《破产债权申报公告》宣告了这家“明星医院”的终结。令人震惊的是,这家2022年7月才开业,总投资高达30亿元、设计总床位达1700张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仅运营两年多便资不抵债,最终走向破产清算。公告显示,该院资产8.12亿元,负债5.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负3.48亿元。2025年1月清算程序启动后,132名员工被迫解约。

与之类似,广州的南洋肿瘤医院也经历了从辉煌到落幕的过程。该院成立于2006年,曾一度跻身全国十佳肿瘤专科医院之列,是广州地区较早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民营医院之一。然而,随着经营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医院逐渐积累巨额债务。2018年,南洋肿瘤医院宣布停止营业,2020年因欠款600万元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法院裁定其进入破产程序。

类似的困境也在安徽六安市肿瘤医院上演。这家2011年由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筹建的三级医院,规划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却因合作破裂、管理层动荡等问题长期烂尾,医院至今未能竣工验收。2022年,法院裁定对医院进行强制清算,2024年两次拍卖均无人竞拍。

而在北京,上市公司中珠医疗投资的忠诚肿瘤医院更是尚未开业便深陷停业困局。2017年规划投资4亿元、开设400张床位,却因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陷入租赁纠纷,导致项目搁浅,母公司也因此卷入法律诉讼。

业内人士分析,民营肿瘤专科医院普遍面临几大难题:一是盲目扩张导致资本支出过高;二是医保政策调整造成收入波动;三是合规意识薄弱、人才匮乏,影响服务质量;四是缺乏稳定患者来源,现金流易断裂,最终陷入“死亡螺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明确将肿瘤领域纳入重点审查范围。监管的持续收紧,或将对医疗机构运营提出更高合规门槛。(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