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渐进式调整"为基调,在全国范围取消60岁一次性补缴政策,同步建立断缴惩罚机制。
政策和经济的双压力下,全国8.35亿的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已经超过2.4亿人断保,养老保险也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一、一次性补缴制度公平性失衡
1、缴费年限短却能享受更好待遇
审计署专项调查发现,某省2023年通过一次性补缴获得养老金的群体,人均缴费年限仅19.6年,却享受32.4年缴费者的待遇水平。
这种一次性补缴的突发行为,直接导致当地当年养老金财政压力猛涨。虽然在2024年,各地养老金进全国统筹账户,但还是治标不治本。
2、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大
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2%,养老保险抚养比降至2.1:1,一些老工业城市社保基金,已连续三年出现当期赤字。
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年限,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国家养老金统筹账户的稳定,往后的养老政策只会越来越严苛。
二、一次性补缴政策严管
1、60岁一次性补缴成过去式
自2025年1月起,各地区开始取消60岁一次性补缴政策,针对之前法定的可以60岁一次性补缴的人群,统一执行逐年缴费到65岁,才能一次性补缴。
原法定的3类人群,包括:
- 2011年以前退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
- 1961-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识青年
- 2010年前参保的特定退休人员
2、正常社保补缴仅限当年
各地区针对社保断缴人员,包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乡居民,社保补缴仅限于当年,并且要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缴纳。
补缴部分,按照之前缴纳的最后一月标准,如果是职工转灵活就业,缴费档次可以自由选择,补缴部分应与之前职工缴纳部分标准相符。
3、养老金本质“多缴多得”
上海试点"缴费年限溢价"政策,连续缴费超25年者,计发系数提高0.2个百分点。社保缴费补贴,也在向长期缴费人员倾斜
断缴1年,每月养老金少领20多元,按照20年的养老金领取周期,退休人员将产生4000元的综合损失。
三、社保断缴者该何去何从
目前针对社保断缴群体,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延长5年到65岁一次性补缴,不满足的情况下。只能延迟退休3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
如果延长3年后,仍不满足养老保险缴费的最低年限。对于相关人员只有两条路,一是退保,但会损失60%保费,只能退个人账户部分。
二是转城乡居民养老,按照养老金账户金额,折算城乡居民养老金缴费档次,并且同样不能补缴,通常缴费档次折算会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