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房子?好房子有什么标准?”

“掏空六个钱包买的房子,这就要被淘汰了?”

自从住建部提出“好房子”概念,有关“好房子”的话题就频频登上热搜。

没买房的不知该怎么挑选好房子,怕刚买就被淘汰。已买房的更是怕被背刺,担心房价继续往下掉。

那么,这波“好房子”到底是真革命,还是虚张声势?是否真会对二手房产生影响?

01.

政策出台

为“好房子”确立底线

继住建部3月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后,4月初,浙江出台《浙江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来源:浙江省政务网

该《导则》从多维角度出发,推进提升居住体验。

首先,从关注度较高的“住宅层高”来看,《导则》规定新建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米设有地暖、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住宅项目规范》规定,卧室、起居室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米)

相比浙江2017年版《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住宅层高不宜小于2.8米”,此次规定将层高足足提高了20厘米

层高提高到3米后,即使后期业主装修时铺地暖、做吊顶,净层高依然会较高,不会让人觉得压抑。

另外,层高也会影响室内进光亮,一般层高越高,室内的采光也会更好,居住更加舒适。



层高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噪音消减”方面来看,《导则》也提到了多个规定。

  • 住宅楼面板、屋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2厘米
  • 分户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4厘米
  • 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
  • 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和铁路(含城市地上轨道交通)沿线两侧的首排住宅建筑,其朝向噪声源一侧的外门窗应采用三玻两腔等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其中楼板、分户墙厚度增加,可以减少邻居搬动家具、谈话、走动时带来的噪音影响。

卫生间同层排水相比传统的隔层排水,不仅可以减少用水时带来的噪音,后期渗漏维修也更加方便。



排水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住宅项目规范》中,对噪音还有“分贝值”的相关规定,这也能切实减少邻居之间噪声的干扰,更好地保障了居家生活的“静谧性”。



来源:住建部

除了上述规定,《导则》还提到了以下多个相关规定,来保障居住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 高层住宅应设置架空层
  • 阳台进深不应小于1.3米
  • 车位尺寸不应小于 2.50米×5.50米
  • 公共电梯内应设置智能分析和报警等措施,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
  • 存在高空坠物的风险区域应设置 7×24h 的动态监控
  • 采用保温浆料和保温板等形式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时,不应采用涂料或饰面砖作为外墙饰面材料
  • 住宅套内应设置紧急呼救报警装置

由此可见,这次“好房子”标准的出台,是推动房子从“生存容器”到“生活容器”的一次变革。

02.

“好房子”来了

会影响二手房市场吗?

基于《导则》的标准和内容,部分购房者认为,重点还是看价格。

比如购房者在购买“老破小”前就知道“新房”在质量、居住舒适度等方面会优于“老破小”。

但受制于“预算”,部分购房者无奈只能选择价格更低且地段较好的“老破小”。



绍兴快阁苑小区 来源:浙江建设

其次,对现有的“品质类”项目,影响有限。

近两年,绍兴已掀起“卷”品质的风潮,不少开发商纷纷给产品做起加法,如:

小区门头越做越阔气;地下车库配上了“星空顶”;架空层功能越来越齐全;外立面配备铝板;小区内配泳池、健身房......

这类房子本身就是开发商“自主升级后”的产品,某些设计理念早已与“好房子”相匹配,甚至超过了标准规范。

比如宝业大坂绿园项目,采用的就是同层排水,而且项目层高达到了3.1米,超过《导则》基础标准。



宝业大坂绿园实景图

要说影响较大的,或许是近郊的“刚需房”。

非核心区土地供应量充足,有足够的空间建造“好房子”,加速“品质分化”。

同板块新房/次新房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购房者自然会更倾向“好房子”。

不过“好房子”从出现到成规模,中间仍有一个过渡期,若供应量少,其定价虽然会高,但规模上仍属于小众市场,对全盘影响不大。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那么,你期待“好房子”入市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