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婚姻讲究从一而终、一生一世一双人,第三者插足人人痛恨。

过去却不同,一个男人可以娶多个女人。

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若各位夫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家梅兰芳并非如此。

曾明媒正娶过两个女人,二人不仅没什么矛盾,反而亲如姐妹,生前三人同行,死后三人同穴。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有的靠努力功成名就,有的人靠天赋出人头地,梅兰芳则二者兼备。

自小便展现出超高的艺术天赋,还在家人的帮助下拜师王瑶卿,开始学习京剧。

他天赋很高,小小年纪便把扮相、唱腔、表演等技巧融会贯通,舞台艺术日臻成熟。

自古名师出高徒,师傅悉心指导毫不藏私,徒弟刻苦努力夜以继日,怎能不结出好果子。

少年时期,梅兰芳就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花旦、青衣是他最擅长的,扮相唯美、声音婉转,眼神、动作十分细腻,一颦一眸都让人拍手称赞。

回首梅兰芳演艺生涯,有两部作品堪称“梅派青衣”的绝世经典,其一就是《贵妃醉酒》,其二就是《霸王别姬》。

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吸收前人的经验,不断创造自己的风格。

梅兰芳之前,京剧主要侧重的就是唱腔、装扮和表演动作。

梅兰芳之后,京剧多了许多辅助元素,比如舞台灯光、服装选择和美术,这些都属于西方戏曲元素。

他将中、西戏曲元素结合起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京剧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梅兰芳的作才能在国际上备受认可,甚至多次带领团队出访欧美。

比如,1930年就曾在美国百老汇表演京剧,受到很多人喜欢。

毫不夸张地说,在京剧历史上他的大名烨烨生辉,把京剧艺术推到一个高峰。

据悉,每一场演出的门票千金难求。

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停止很多演出活动,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思想觉悟、民族大义很高。

像这样一个年少有为、长相帅气、“多财多亿”的美男子,又怎会不受人喜欢呢!

02

有一天,梅兰芳像往常一样回到家,突然看到一个女孩在自家客厅里站着。



女孩名叫王明华,人长得非常好看,气质也落落大方,只是一眼便让人深陷其中。

梅家人正在思考儿子的终身大事,王父对梅兰芳刚好十分欣赏,两家人一撮合,婚事就这么成了。

王父是一位戏曲家,在他的教育下,女儿对戏曲略有涉猎。

精通谈不上,却比一般人懂得多,也因此婚后生活十分幸福。

郎有情妾有意,平时又有共同的话题,可谓是兴趣相投、夫唱妇随。

两个人有一双儿女,甚至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王明华还做了绝育手术。

从此梅兰芳在外边闯荡事业,王明华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有时候,王明华还会女扮男装进入戏园后台,给丈夫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你还别说,经过她改进后的扮相、服装、妆容,舞台效果非常好,观众连连拍手称赞。

早年梅兰芳的京剧事业能够蒸蒸日上,离不开妻子的背后默默地支持。

只可惜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大病突然降临到两个孩子身上。

早些年医疗水平并不发达,“麻疹”是一种很难治理的疾病,最后一儿一女全都夭折。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王明华哭得很伤心,幸福的家庭也陷入无尽的悲痛。

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所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国人将“传承”两个字看得很重,梅兰芳作为梨园世家的一份子,而且还是家族的独苗,传宗接代的压力更重。

可王明华已经没了生育能力,如果梅兰芳不再娶,等于说梅家香火就断了,戏曲艺术也就没了传承。



王明华很理解丈夫,也很支持丈夫再娶,不久梅兰芳迎娶了二房。

对方名叫福芝芳,出身不是很好,机缘巧合之下跟着邻居学了一些京剧。

有意思的是,教给她学京剧的老先生居然就是梅兰芳的师傅,姻缘无形中就定了下来。

外祖父去世后,福芝芳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卖艺维持生计。

得知梅兰芳想要再娶,老十亲自来到福芝芳家说媒,直接促成了这桩婚事。

按照正常的传统,王明华是大,而福芝芳是小,实际上两人的身份是平等的。

这背后有梅家对福母的承诺,也有王明华的让步和理解。

曾经甜蜜的婚姻中,突然出现一个第三者,放在哪一位原配身上都不高兴。

在电视剧中,“二房”嫁进来就要开始喧宾夺主,给自己抢位置、夺家产。



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梅兰芳的家中,亦或者没有发生在王明华、福芝芳的身上。

一直以来,后者都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对王明华的态度也很友好,家里的气氛非常和谐。

不久之后,福芝芳就为梅家生下一个儿子。

年龄上,福芝芳比王明华年轻;容颜上,福芝芳比王明华貌美;传承上,福芝芳比王明华多一个儿子。

自古“母凭子贵”,更何况福芝芳还有那么多有事,如果她想要上位,靠着儿子也不是没有机会,可却没有这样做。

03

平日里十分尊重王明华,两人如姐妹一般,不分彼此相处和睦。

更甚至,福芝芳还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王明华来养,后者更是感动不已。



不过仅仅只养育了一个月,便把孩子送还回去,毕竟做过母亲,知道孩子对一个母亲意味着什么。

或许是因儿女去世的打击,又或许是年龄大了,王明华的身体日渐消瘦,便把家里的事情交给福芝芳打理。

自此,梅兰芳身边的贤内助也换了一个人。

与王明华不同,福芝芳擅长剧本创作,经常与丈夫一起讨论灵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后来,梅兰芳创作出的许多曲目都广受好评,比如《天女散花》、《游龙戏凤》。

抗日战争期间,为维持家里的生活,福芝芳哪怕变卖首饰,也支持丈夫不给日本人表演。

总的来说,两个女人、一个男子,三人的婚姻生活过得很和谐。

若问为什么?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王明华爱梅兰芳,愿意为他做出让步,福芝芳也爱梅兰芳,愿意为他做出妥协。



地位上福芝芳与王明华平等,实际上却一声一声“姐姐”的喊着,给足了应有的尊重,三人相敬如宾、和乐融融。

在此期间,有一个女人曾短暂出现过,她就是孟小冬。

孟小冬与梅兰芳算是因戏生情,不过这段感情却遭到两位夫人的反对,尤其是福芝芳。

最后,梅兰芳只能金屋藏娇,将孟小冬安置在梅家外边。

多年后梅家大伯母去世,孟小冬以梅兰芳妻子的身份去祭拜,结果却被阻拦在门外。

梅家佣人对他的称呼也不是“孟夫人”,而是“孟小姐”,孟小冬向梅兰芳诉苦,换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你回去吧”。

这一刻孟小冬的心碎了,转身离开了梅家,同时也离开了梅兰芳。

再之后就遇到了杜月笙,两人有了一段情缘,当然这是后话......

1922年,身体本就不好的王明华日渐憔悴,最终在天津病逝。

梅兰芳与福芝芳精心挑选了一块墓地,把她安葬在了万花山,福芝芳还让儿子披麻戴孝,逢年过节前去祭拜。



匆匆几十年过去,1961年梅兰芳迎来人生终结。

原本,政府感念他所做出的贡献,要以“国葬”下葬,但却被福芝芳拒绝了。

之后,她把梅兰芳葬在万花山,也就是王明华的旁边。

1980年福芝芳去世,万花山王明华、梅兰芳坟墓前,又多了一块墓碑......

关于三人的感情,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非常合适,即“生前三人同行,死后三人同穴”。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