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前10年看涪城,后10年看科新!
文|绵观
2025年,当全国目光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时,一座占地13000亩的"超级园区"在成渝副中心绵阳悄然崛起。
这里不仅是四川第4个省级新区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关键支点。
到2035年,这里将诞生150亿工业产值,吸引超3万高端人才,剑指人工智能、空天装备、医疗设备三大万亿级赛道!
更是绵阳在21世纪20年代的打造的绵阳版“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被称为“新区”,源于其作为国家级新区的特殊定位、战略使命及发展模式的创新性。
作为第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级新区,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首要任务,是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的关键举措。
在规划上,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融合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等前沿理念,打造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的未来城市样板;
在发展模式上,摒弃传统土地财政,强调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雄安新区还承担着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试验任务,在人才政策、要素配置、生态补偿等方面探索全新机制。
与深圳、浦东不同,雄安新区立足千年长远规划,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实践,堪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国之重任横空出世,而绵阳科技城新区同样肩负着省级战略使命!
作为四川省第4个省级新区,它直接对标“建设国际影响力科技城”“成渝创新高地”的目标,8.78平方公里的科创产业园区,正是其承接产业升级、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键落子。
就像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也将成为西部经济崛起的“新引擎”!
一、396平方公里省级新区重磅登场!绵阳凭啥扛起成渝“C位”大旗?
绵阳科新区
绵阳是四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排头兵,省委对绵阳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寄予厚望。
2020 年 12 月 23 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 新区, 这是四川省设立的第 4 个省级新区。
2021 年 12 月, 经中央编办、省委编委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党工委、 管委会。绵阳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建设绵阳科 技城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授权和委托,直接管理 绵阳高新区, 统筹管理绵阳科技城新区。
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面积 396 平方公里, 空间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 9 个乡镇 (街道) 所属行政区域。
2021 年 5 月, 绵阳市委、 市政府将科技城新区划为直管区和统筹区 ,其中, 直管区是科技城 新区建设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空间范围包括科创区创业园街道全 域和涪城区青义镇、安州区界牌镇部分区域;
统筹区空间范围包括涪 城区、 游仙区、 安州区、 高新区下辖 8 个乡镇 (街道) 所属区域,是科技城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
为落实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直管区科 技与产业服务定位, 2023 年, 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以《关于同意 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组团发展相关产业的批复》 (绵科批复〔 2023 〕 1 号,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产业组团。
2023 年, 绵阳科技城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组织编制了 《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产业组团规划》, 同年委托编制了《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产业组团规划环境影响报 告书》, 并于 2024 年 1 月取得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审查意见 。
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作为绵阳科技城 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负重 要使命。
规划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产业定位为以计算 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航空及军工电 子设备、精密加工自动化设 新能源节能及储能设备、 生物材料与技术应用 (医疗 设备) 为主导产业, 是绵阳科技城新区深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8.78平方公里“黄金地段”!藏着哪些逆天产业规划?
(一)地理位置优越
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位于绵阳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属于涪城区和安州区 ,规划面积8.78平方公里。东至园艺街东街,南至二环路、元通路、戈家庙村、安昌河,西至界青路、安昌河,北至鼓楼村、九洲大道。
包括创业园街道、大新村、鼓楼山 村、 戈家庙村、 兴隆社区、 八角社区等。
产业园区边界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充分享受中心城区的资源辐射,又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打造特色产业。
(二)产业定位精准
功能定位 充分利用科技城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基础,引导人工智能及 机器人、数字经济等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新区集中,促进产 业集聚、资源集约发展,推动科技城新区加快建设,将规划区打造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园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航空及军工电子设备、精密加工自动化设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互联网与软件信息服务、网络通讯设备、存储和算力;
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环境保护及监测仪器、新能源节能及储能设备、生物材料与技术应用(医疗设备)为主导产业。
可以说,这些产业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150亿产值目标!这座园区要创造怎样的“绵阳速度”?
(一)短期目标(2024 - 2030年)
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达70亿 。园区人口1.6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约1万人,非建成区人口0.6万人。在短短几年内,要实现工业总产值的大幅增长,这需要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人口的合理增长也将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二)长期目标(2031 - 2035年)
到2035年,工业总产值达150亿 。园区人口3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约1.3万人,非建成区人口1.7万人。从长期目标来看,园区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产业的不断集聚和升级,工业总产值将实现质的飞跃,人口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届时园区将成为一个产业繁荣、人口兴旺的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政策+资源+交通!三大“王炸”优势凭啥碾压对手?
园区形成“一轴、一核、三廊”的空间结构 。
“一轴”即创业大道城市发展轴,它是园区发展的主动脉,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促进产业和人口的流动。
“一核”为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承担产业园区的产业服务及配套功能,是园区的核心枢纽,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廊”分别是园区中心绿廊、鼓楼山绿廊,这些绿廊不仅美化了园区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生态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 打造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根据规划,园区内规划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其中,工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30.33%,一类工业用地及一类工业用地兼容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24.8%,二类工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5.53% 。
较高比例的一类工业用地,符合园区的产业定位,有利于发展低污染、高科技的产业。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13.7% ,商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14.4% ,合理的居住和商业用地规划,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空间。
六 绵阳产业园区大点兵
主要产业园区面积列表: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面积:105平方公里
- 级别:国家级高新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2000亿园区。
四川绵阳工业园区(2023年新规划)
- 面积:73平方公里(原规划12.89平方公里,2023年升级后扩展)
- 布局:分为北区(43平方公里)、东区(17.2平方公里)、西区(11.2平方公里)、南区(1.6平方公里),聚焦科创与先进制造产业。
绵阳游仙经济园区
- 面积:36.88平方公里
- 特色:省级高新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光电产业等。
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面积:28.02平方公里
- 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
绵阳经济技术园区
- 面积:26平方公里(建成区)
- 级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注智能终端、精细化工等产业。
四川省三台工业园区
- 面积:13.78平方公里(原规划),下设两江(25.99平方公里)和芦溪(19.65平方公里)集中区。
- 产业:纺织、机械、能源、食品加工。
四川盐亭经济园区
- 面积:14.36平方公里
- 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机电制造。
四川北川经济园区
- 面积:12.87平方公里
- 特色:通用航空、新材料、机械制造。
八、互动环节
你认为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会考虑入驻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吗?为什么?
对于绵阳科技城新区科创产业园区的发展,你还有哪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