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房子的宅基地证找到了!” 清明回村祭祖时,堂哥兴奋地翻出泛黄的地契,“等5月1日新法生效,我就能把户口迁回来,说不定还能申请块新宅基地盖小楼!”

前些年,堂哥为了孩子读书,把户口迁到城里去了。后来就后悔了,想着迁回来。可是进城容易,回村却难了。


不过现在好消息来了,就是新规来了,有四类人又能把户口迁回农村了。这个好消息,最近也成为了村里的焦点话题,村里很多的老人都在热议。

那么是哪些人能迁回来呢?迁回农村又能享受哪些权益呢?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下。

一、政策背景:2025年农村户口“松绑”

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四类人可迁回农村户口。

这背后是国家推动城乡融合的大战略——数据显示,我国2.8亿农民工中,超40%希望保留返乡退路,而城镇户籍人口中也有12%想回农村养老。

该政策核心是“激活农村资源,保障农民权益”,让进城的人“进得放心”,返乡的人“回得安心”。

二、四类人可迁回:别错过这波“红利”

1. 求学迁出的“城市候鸟”。


在之前,农村里考上大学的,一般都会把户口迁到就读的城市,然后工作了就迁到工作所在地,这样就是城市户口了。

比如我的表姐90年代考上大学时,户口从湖南老家迁到武汉。毕业后在私企工作,一直想再次迁回去,可是却并没有成功。

而现在新规来了,表姐这样因为求学把户口迁出去的,都是可以重新迁回去的。

若已在城市落户并购买商品房,可能被认定为“有稳定住所”,需额外提交“无城市福利承诺书”。

2. 退伍返乡的“兵哥哥”。

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当兵的都要注销户籍的,而退伍的话也是可以重新申请原户籍的。

对于退役军人来说,一般凭退伍证可直接申请迁回,尤其鼓励无稳定非农职业者回村创业。

3. 外出务工的“打工人”


这里有个关键的条件,需证明“土地未抛荒”——比如提供近三年土地流转合同或村委会开具的耕种证明。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若全家迁出但仍有房屋,需提供水电缴费记录(证明实际居住),或由亲属出具“代管证明”。

4. 婚姻迁出的“外嫁女”

这也是新规的一大亮点,极大保护了农村女性的权益。因为在过去“外嫁女”常因户口迁出丧失权益,新政明确离婚后未在城市落户的,可凭离婚证和原村居住证明回迁。

而且最高法2024年典型案例指出,户籍回迁女性享有平等成员权,村集体不得以“外嫁”为由剥夺分红。

三、迁回条件:两扇“大门”与一道“红线”

1. 硬件门槛:房子和土地

房屋:需提供房产证或宅基地证,若房屋倒塌,需有“重建申请”或“历史权属证明”(如80年代的地契)。

土地:承包地需未被收回,自留地需有村集体登记记录。若土地已流转,需提供流转合同和收益分配证明。

2. 软件门槛:村民“点头”。

这也不难理解,就是迁回去也是需要村里大部分人同意的。其流程也不复杂,需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并公示7天。

这里的话,大家如果想要迁回去,可提前与村民代表沟通,承诺参与村集体事务(如承包鱼塘、修缮祠堂),能提高通过率。而且都是一个村的人,也不太可能会为难的。

3. 绝对禁区:公务员和事业编。

原因是这类人群已享受城市福利,若再占用农村资源,可能造成“双重获利”。

不过,聘任制公务员(非编制)可凭单位证明申请,但需退出城市保障性住房。

四、四大核心权益:迁回后能“捞”哪些好处?

1. 宅基地“复活”。

申请流程:填写《宅基地申请表》(可在农业农村部官网下载),提交村委会初审,再由乡镇复核、县级审批。

2. 集体分红“分钱”

分配方式:有的村按股权比例(如持1股分1000元),有的按人口数(每人500元),具体由村民会议决定。

3. 征地补偿“吃肉”

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通常为年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每人3-5万元)、青苗费(每亩1000-3000元)。若土地已流转,补偿款由承包方和流转方按合同分成。

4. 集体福利“沾光”

教育:子女可优先入读村办小学,部分地方提供“返乡创业子女奖学金”。

医疗:参加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比城镇居民医保高10%。

养老:安徽试点“宅基地置换养老公寓”,60岁以上村民可免费入住。

五、操作指南:5步搞定户口回迁

1. 材料准备:身份证、户口本、原村户籍档案(派出所调取)、房屋/土地证明、村民同意书。

2. 提交申请:线上通过“政务服务网”提交,或线下交村委会转交。

3. 审核审批:村级初审30天,乡镇复核20天,县级终审15天。

4. 落户登记:持《准迁证》回原户籍地办迁出,再到农村派出所落户。

5. 权益登记:在村集体登记土地承包、股权量化,同步更新产权交易平台信息。

这场户籍新政,本质是国家给进城农民的“双向选择权”。对于在城市打拼多年的人来说,迁回农村户口意味着“进可攻,退可守”——既能保留土地权益,又能享受城市发展红利。

最后提醒:5月1日新政实施后,各地会出台具体细则,建议及时关注当地政府官网或咨询农业农村局。

这波“回流潮”,你准备好了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