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谷雨时。在4月20日,就要迎来今年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了。

大家也知道,谷雨是取自古人“雨生百谷”的智慧,在谷雨节气的时候,农民也是比较忙碌的,因为许多的农作物要播种,此时对雨水的需求量也很大。

在民间就有“谷雨有雨好种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等说法。

然而,随着今年谷雨节气的临近,一些老人们却说,今年谷雨不一般,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日子。还有的老人们说,今年的谷雨是“凶日”,这又是咋回事呢?

原来是因为今年的谷雨节气在农历是三月二十三日,而在过去民间把农历的初五、十四和二十三这三天,称之为“月忌日”,即这是一个月很机会点日子,这三天都是“诸事不宜”的。


在民间还流传着“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出庵”、“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等说法。

都是说月忌日是诸事不宜的,而今年的谷雨就逢月忌日,特别是在老黄历上“诸事不宜”的批注,像一道古老的符咒,在春末的细雨中若隐若现。

但老祖宗的智慧从来不是让人畏惧,而是教人顺应天时——这一天,记住“1要走,2要吃,3不做”,就能把凶煞化为祥和。

一要走:走谷雨。

这是过去民间在谷雨节气很重要的一个习俗了。

走谷雨,走的是“天人合一”的韵律。清晨推开窗,湿润的空气裹着槐花香扑鼻而来,这是大自然在召唤我们。古人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此时地气升腾,正是与自然交换能量的最佳时机。


踩露水:赤脚踩在菜园的泥土上,让湿气通过涌泉穴排出体内浊气。老辈人说,这样能预防春夏之交的脚气和湿疹。

登高处:选一座不高的山丘,在薄雾中漫步。湖南湘西的土家族至今保留“谷雨登山”的习俗,他们相信山顶的云雾能带走霉运,带来整年的清爽。

采春气:折几枝刚抽芽的柳枝插在屋檐下,或是用艾草编成手环戴在腕间。这些植物的清香不仅驱虫,更能“以生气克死气”。

二要吃:指的是要吃春,一个是吃香椿,另外一个是吃春芽,即春天的野菜。

吃春,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谷雨前后,阳气充盈,万物生长迅猛,此时的食材自带“破煞”的力量。

1. 香椿拌豆腐:

谷雨前的香椿芽鲜嫩如翡翠,焯水后与嫩豆腐凉拌,撒上蒜末和香油。北京房山的老人说:“谷雨吃椿,能把冬天的寒气从骨头缝里逼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香椿含有的挥发油能抑制大肠杆菌,正好应对谷雨湿热引发的肠道问题。


2. 枸杞芽煎蛋:

枸杞嫩芽清肝明目,与土鸡蛋同煎,金黄与翠绿交织。广东人管这道菜叫“黄金翡翠”,寓意“破煞生金”。

在有些地方还有吃乌米饭的习俗,比如在浙江的畲族人用南烛叶汁浸泡糯米蒸制乌米饭,黑亮如漆。

传说吃了能“明目健肾”,实则是南烛叶中的花青素抗氧化,糯米健脾祛湿,特别适合谷雨时节的脾胃虚弱。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食用生冷海鲜,此时海水回暖,细菌繁殖快。老渔民的谚语“谷雨鱼虾肥,肠胃要受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不做:避开老祖宗的“雷区”!

老辈人的禁忌,往往藏着科学的影子。第一个是不动土。

黄历“诸事不宜”的核心是“忌动土”。古代农耕社会,谷雨正是播种关键期,若随意破土,可能破坏土壤结构。

现代虽无此虞,但建筑工人仍会避开这天开工,心理上求个安稳。特别是在农村办大事,比如安葬、下地基等,都会避开这一天。

第二是不嫁娶。

民间认为月忌日“阴阳失衡”,婚姻大事需选“黄道吉日”。

其实,这与谷雨前后天气多变有关,古人担心新人冒雨赶路受凉。而且结婚是大事情,都会为了图个吉利,而避开这样的日子。

最后是不争吵。

中医认为,谷雨肝气最旺,情绪易波动。苏州有“谷雨忌嗔怒”的习俗,茶馆会免费提供菊花茶,提醒茶客“退火气”。现代心理学也证实,春季抑郁症高发,控制情绪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之所以有月忌日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其本质是提醒人们“敬畏天时”。比如“禁蝎”习俗,实则是谷雨前后蝎子苏醒,提醒人们防范毒虫。

而黄历的“凶日”如同古代的“情绪管理指南”,让人在特殊日子保持谨慎,避免冲动行事。

毕竟,真正的“吉日”,永远藏在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里。谷雨节气又到了,在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