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已经是清明节气的最后一天了,明天4月20号我们将迎来谷雨时节。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夏天也就来了,真是时光匆匆啊。
这几天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变化?清明时节的“雨纷纷”,逐渐地转变为谷雨的“雨声哗”。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相较于前段时间,明显地增多了;而且此时节的雨水,仿佛有着别样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农谚“春雨贵如油”。俗话说“雨生百谷”,正是因为这个时节雨水增多,给农作物给予了更为充裕的水分滋养,进而推动了它们的蓬勃发育。
抬头看看窗外,树木更加葱茏了,桃李盛开,杨柳飘絮,连空气中都满是万物蓬勃的气息。我家院子里的牡丹也开始吐蕊了,香椿也长出了嫩芽,都说“雨前香椿嫩如丝”,现在正是品尝的好时候。待会儿我打算到附近的茶山去摘些新茶,谷雨茶可是一年中的珍品,这个大家一定要尝尝。
说起谷雨时节其习俗也是不少。我们九江农村就有“走谷雨”的传统,特别是年轻妇女们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与大自然亲近,祈求身体健康。还有些地方把谷雨时节的河水称为“桃花水”,大家都会取些水回家洗东西,寓意洗去晦气。南方有些地方的渔民们还会在谷雨时举行祭海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不是迷信!明日谷雨,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节,记得:1不收、2不去、3不打、4不晚,别忘了告诉家人。
1、不收
不收衣服。谷雨时节我们不要过早的把衣服收起来。虽然此时春天已近尾声,气温逐渐升高,但天气变化仍然较为复杂多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气温虽已回升,但是昼夜温差依然明显。民间有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看起来谷雨后寒冷天气似乎应该结束,但是实际上,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并未完全停止。
气象资料显示,谷雨期间尤其在北方地区,冷空气“余威尚存”,常有大风;且温度骤然下降的天气较多。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也是逐渐增多,湿度比较大。如果说遇到冷空气南下,气温会明显降低。
要是过早地收起冬衣,一旦遭遇温度骤然下降的情况,我们或许会因为保暖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对健康产生影响,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他们更要多加留意。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仍然应该留存一些保暖的衣物,以便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天气变化。
2、不去
尽量不去山林。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谨慎进入山林。此时正值春末夏初,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气候条件,恰是众多毒物活跃繁殖的最佳时期。
山林中一些蜈蚣了、毒虫之类的家伙开始频频地活动起来;许多有毒植物,像断肠草呀、曼陀罗、闹羊花之类的这个时候也正是他们的生长期。中老年人体质相对来讲比较弱,反应能力慢慢在下降,一旦被毒物给侵害了,或者不小心误认误食了有毒植物,那其后果会特别严重。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警示人们谷雨后“戴胜降于桑”,说明此时自然界生物活动频繁。加之谷雨时节冷暖空气交替,温差较大,这个在上面已经给大家讲了。若确需采摘春物,务必结伴同行,着长衣长裤,携带必要急救物品。
3、不打
不打诳语。谷雨时节,自然界从春季迈向夏季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个“雨生百谷”的重要节气里,大家应慎言,诳语即不诚实之言,虚假之词。
《易传·系辞》中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若人诚信可得他人相助,而失信者难获援手。
谷雨期间正值阴阳交替之际,《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此时不守诚信,违背自然和谐之道,不仅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系,亦有悖于中华传统“和”的思想精髓。
恰如古人所云:“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唯有言行一致,方能与时令相应,保持身心平衡。
4、不晚
不晚睡。谷雨时节,这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春季应“夜卧早起”,也就是说,晚上不宜过晚入睡,最好在子时(23点前后)之前就寝,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晚睡会扰乱身体正常的生物钟,进而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而且这个时候,湿度增加,容易加重关节的不适。
中老年人更应该注重养成优良的作息习惯在谷雨时节保持早睡早起,这样的话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充分体会“雨生百谷”的春季生机。
另外大家在谷雨这个时节,可以适量地喝一些清淡的茶水,如此一来,不但有助于适应季节的更替,身心也是会变得舒畅起来。
综上,不是迷信,明日谷雨记得:1不收、2不去、3不打、4不晚。您记住了吗?
阅读完的朋友留下一句:雨生百谷,福泽万家;润物无声,岁岁安康。为自己和家人孩子祈福纳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