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无锡作家林子哥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社区那点事儿》发布分享会在无锡新华书店举行。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丁捷,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曦,市作协主席黑陶,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无锡新华书店总经理黄茗磬,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主任陈佳冀,梁溪区作协主席阮汐清以及该书作者林子哥出席了活动。发布分享会由作家、无锡广电《博学院》主理人程艳主持。
该书是梁溪社区走出来的作家林子哥的新作。被誉为“巷土作家”的林子哥,根据担任社区第一书记的亲身经历,以社会学视角,运用非虚构纪实叙事的方式,记述了“城中村”社区的发展变化、社区干部的酸甜苦辣和居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访谈和互动
丁捷:《社区那点事儿》具有鲜明的报告文学特征,小切口、大视野,是纪实式的大散文,散文化的大写实,它的问世,代表了无锡文学的独特气质。作品具有“真、实、深、情、亲”的鲜明特征。“真”是作品中的人和事,来自作者工作生活的体验,真实可信;“实”是语言朴实、表达实在,有现实生活和人间烟火的味道;“深”是有思想深度,能让人掩卷沉思;“情”是有情感表达,有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亲”是亲切,有走近人物内心的感受,能够与书中人物引发共情。
黑陶: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细微观察,揭示了一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社区生态,《社区那点事儿》是一部接地气、有温情、有生活感的作品。该书叙事表达充满文学性,情节题材充满思辨性,兼具了文学和社会学意义。
黄茗磬:《社区那点事儿》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这片熟悉的土地,感受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该书的问世,为全民阅读增添了一份贴近生活、极具烟火气的佳作,让更多人意识到,阅读并非遥不可及的高雅之事,它就存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之中。
陈佳冀:《社区那点事儿》聚焦中国本土的社会实践,以社区治理难题为切入口,以微观撬动宏观议题的创作实践,将微观的社区事务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语境,使作品超越了具体事件的琐碎性,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均展现出显著价值,是一部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社会学通俗化研究佳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社会学理论洞察的学术硕果。
阮汐清:对于写作者,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他的笔下是没有小人物的,作者用他的文字,把一个个人物呈现出来,其实就是带我们去注目这些最普通的人,走入普通而琐碎的生活,这样的非虚构写作有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作者是社区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社区的一员,意味着同为写作者,他有社会学田野调查的视野,除了文本呈现外,另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这本书提供的价值不仅是文学性、社会性,更有社会工作的工具属性。
林子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亲切说道:“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对此,我深有感触。在社区工作的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感动的人和事,正是这些人和事,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我认为,为社区工作者立言有价值、也有意义,这也正是我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所在。
发布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在前来参加活动的读者中,有很多人来自社区一线,对于本书中讲述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共鸣。他们表示,阅读这样贴近社区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在带来更多思考的同时,也可以疗愈心中的坎坷挫折,从而帮助社区工作者们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琐碎但有意义的社区事务。
林子哥,本名徐向林,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南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理论专著《社会转型之痒》和长篇小说《闲愁》。
来源:省报告文学学会、无锡文艺界
编辑: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