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7日讯(记者 崔新孝 通讯员 翟乃硕)如何让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更高效、更便民?淄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年来,该院创新打造“要素式立案+要素式庭审+要素式裁决”全流程办案模式,通过“一案一表”精准施策,推动仲裁工作提质增效,让当事人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通过要素式办案模式审结的案件,平均办案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了7天。

流程再造:全链条优化提升办案效率。“过去案件从立案到裁决可能要45天,现在最快一个月内就能结案,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一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该院聚焦庭前、庭审、庭后三大环节,推动要素式办案改革落地见效。针对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经济补偿、赔偿金等常见争议类型,精准设计《庭前要素事实确认表》,由立案窗口专员“一对一”指导申请人填写,快速锁定争议焦点。庭审环节实行“清单式”审理,对无争议事实当庭确认,仅围绕争议要素重点调查,庭审效率提升30%。裁决环节采用“三部分”文书格式,文书字数缩减40%,实现了“争议焦点条目化、裁决结果一目了然”,让当事人看得明白、心里踏实。

精准施策:双轮驱动破解改革难点。针对当事人配合度低、对庭前要素事实确认存在顾虑等瓶颈问题,该院给出了“双轮驱动”解决方案—“规范+宣传”同步发力,有效破除改革“梗阻”。一方面,以制度规范确保改革质量。建立要素式办案情况定期调度制度,组织开展专题实地调研,编发裁决文书通报,推动问题整改,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另一方面,以宣传引导促进改革认同。发挥仲裁员联系用人单位制度和“送法入企”普法宣讲等制度优势,向用人单位推送典型案例、宣讲要素式办案成效,有效提升当事人对要素式办案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业务赋能:打造专业高效仲裁队伍。仲裁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办案质量。为此,该院构建“学、练、评”一体化培训机制,实施“四个一”计划,即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庭审观摩、一次卷宗评议、一次文书通报,每月组织一次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找茬式”互评和“答题式”练兵,不断提升仲裁员把握争议焦点和驾驭庭审能力,实现了仲裁办案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仲裁员参加国家和省级专项业务培训,不断加深仲裁员对新就业形态争议解决机制、新型用工下劳动关系认定等理论前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仲裁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我们的目标是让当事人维权更便捷,让企业用工更规范,让每一份裁决都经得起检验”。该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仲裁服务效能,让公平正义的“加速度”惠及更多企业和劳动者。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