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时的“王安石变法”,其失败之一大因素,在于“求治过急”,一下子颁布了无数改革政策,无论是执行的官员,以及社会都适应不来。而且破坏了太多现有秩序,影响了太多人的饭碗,也在短时间制造出太多的新权贵,结果就是变法失败,黯然下台。
特朗普当然没有念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其实是非常有用,令人智力大增,前提是能读通,很多时,少年时读不通,死记着,长大后,渐渐想通了。不过可惜的是,当年的梁锦松、罗范椒芬不明这道理,把这科废了,社会上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曾经公开表示历史无用,嗤之以鼻。
按照历史定律,凡是政经大改革,有一条不二法门,足以振奋民心,以挺过改革的初步痛苦期,就是打一场胜仗。
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变法,2年后,秦国大败魏国,恢复了一百多年前丢掉的河西之地。
戴卓尔夫人打击工会的威望,来自她在1982年的福克兰群岛战争。列根政府在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是越战惨败后的第一场胜战。
当然了,打一场胜仗并非改革成功的充分条件。例如说,1072年,王安石发动了“熙河战役”,收复了河湟,即今日青海省东北部的失土,但这阻止不了“熙宁变法”在2年后的失败。
但无论如何,打一场胜仗,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美国人虽然不读中国历史,但也有不少目光深远的战略家,读通了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权谋故事。因此,不排除特朗普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发动一场战争,以振奋民心,为其改革铺平道路。
不过,如果向中国开拖,那就是世界大战了。在中东开战,甚或是打伊朗固然是理所当然,但这是难啃的果子,而且只是劳民伤财,没有战利品。
余下的选项,最理想的,当然是吞并格陵兰,属于本小利大,问题只在于国际上的声望。但反正现时他已得罪遍了所有盟国,再多一桩,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