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的高考志愿填报,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着教育生态的革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动态调整机制正重塑高校格局——百余所特色院校各展所长,既有深耕数十年的一流学科强校,也有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的后起之秀,在这其中又当如何抉择呢?

同济大学,这个名字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中,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强劲的顶尖高校,同济大学如今不仅在传统学科上有着深厚的底蕴,还在新兴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



同济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最初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名为德文医学堂。百余年来,这所大学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综合性大学。



在学科建设上,同济大学的实力更是令人瞩目。除了在传统优势学科中继续领跑,同济大学还在人工智能、信息类学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进步。

目前,依托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学校已在全国率先开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元学习(Meta Learning)和神经图灵机的AI计算框架,有效解决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多源数据的长尾分布识别问题,相关成果被国际公认为无人系统前沿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医疗、交通、安防场景,还与微软、IBM等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无人驾驶接驳等产业化落地,形成“岛校联动”的产教融合模式,而同济大学也正成长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于信息领域人才的培养,同济大学也是不断“升级”,整合打造“信息与智能网联类”工科试验班,重点强化学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工科及其交叉领域的持续学习能力与学术潜力,综合提升“万物互联”下的智能交通、绿色智能车辆等未来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多措并举下,该校在信息领域的影响力也在快速增强,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点从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便能窥见一二,根据同济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4.55%,其中70.85%的毕业生入职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华为等各领域的龙头企业;7成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4.25%的继续深造本科生被2025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高校录取,97.68%的境内深造本科生被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高校录取。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均备受青睐,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信息领域的表现更是有口皆碑。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同济大学在保持传统学科领先优势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等新领域开疆拓土,展现出传统名校的创新活力。如果你正在为选择大学而犹豫,不妨把同济大学列入你的考虑范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