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头虫下目—吉丁虫总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鞘翅目
多食亚目
叩头虫下目
吉丁虫总科
吉丁虫总科(学名:Buprestoidea),全世界已知1.3万种,其物种会在木头和金属上钻孔,只有吉丁科(Buprestidae)一个科;分属于12个亚科。我国已知9个亚科,约450余种。
1.下属科
吉丁虫科〈吉丁甲科〉(Buprestidae)
窄吉丁亚科(Agrilinae)
吉丁亚科(Buprestinae)
散孔吉丁亚科(Chrysochroinae)
凹缘吉丁亚科(Galbellinae)
天花吉丁亚科( Julodinae)
筒吉丁亚科(Polycestinae)
2.吉丁虫科〈吉丁甲科〉
吉丁虫科(学名:Buprestidae)又称吉丁甲科,是昆虫纲鞘翅目的一科甲虫,因有些种类如宝石般色泽优美、富有金属质感而被称为宝石甲虫(jewel beetle)。该科是鞘翅目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75属、15500种,还包括约100个化石种。
(1)形态
体长1.5-60mm;头部较小向下弯折;触角11节,多为短锯齿状;前胸与体后相接紧密,不可活动;前胸腹板发达,端部达及中足基节间;后腹腹板具横缝;鞘翅长,到端部逐渐收狭;足细长;前、中足基节球形,后足基节板状;跗节5-5-5,第4节双叶状;腹部可见5节,第1、第2节一般愈合。
幼虫体扁,前胸膨大;头小,无单眼;触角3节;上颚无臼叶,胸足退化。
(2)生物学
成虫喜阳光,白天活动,在树枝的向阳部分易发现,幼虫在树木中钻孔为害,属钻蛀性害虫。
(3)分类及分布
全世界已知1.3万种,分属于12个亚科。中国已知9个亚科,约450余种。
(4)下属亚科
窄吉丁亚科(Agrilinae)
吉丁亚科(Buprestinae)
散孔吉丁亚科(Chrysochroinae)
凹缘吉丁亚科(Galbellinae)
天花吉丁亚科( Julodinae)
筒吉丁亚科(Polycestinae)
(5)昆虫文化
色彩绚丽夺目的大型吉丁虫尤为受到昆虫收藏家的青睐。在很多亚洲文化中,都有以吉丁虫鞘翅做首饰或装饰品的传统。如南朝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中的“金虫”就是一种吉丁虫。现藏于日本奈良县法隆寺的日本国宝玉虫厨子(日语:玉虫厨子)便是以桃金吉丁虫(Chrysochroa fulgidissima)的鞘翅作为装饰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古人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淑女似的吉丁虫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总认为蝴蝶是最美丽的昆虫,但是当你认识了吉丁虫之后,可能会觉得吉丁虫也独树一帜,别有韵味。
令人遗憾的是它们的幼虫长得奇丑无比,真可谓“虫大十八变”,这就是昆虫变态的奇妙之处!尤其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幼虫专门蛀食树心,使之枯萎死亡,是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尽管如此,幼虫却是一味中药材,能治疗疾病,将功补过。
据说日本人尤其喜爱吉丁虫,认为它们艳丽的鞘翅,能驱赶居室害虫,因而常把鞘翅镶嵌在家具上,既有驱虫之效,又具装饰之美。吉丁虫的鞘翅确实漂亮至极,在灯光或阳光下,能闪烁出灿烂的金属光泽,如同晶莹的珠宝。
吉丁虫成虫喜欢阳光,白天活动,在树干的向阳部分容易发现,它们的飞翔能力极强,既飞得高,且飞得远,所以不易捕捉,但当它们栖息在树干上时,却很少爬动,是捕捉的好时机。
(6)梨金缘吉丁虫
梨金缘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甲科。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江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寄主于梨、山楂、苹果、桃、杏、樱桃、槟沙果等。幼虫于枝干皮层内、韧皮部与木质部间蛀食,被害处外表常变褐至黑色,后期常纵裂,削弱树势,重者枯死,树皮粗糙者被害处外表症状不明显;成虫少量取食叶片为害不明显。
①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7(mm)、宽5~6(mm),体纺锤形略扁,密布刻点,翠绿色有金黄色光泽。前胸背板和鞘翅两侧缘有金红色纵纹故名。头顶中央有1条黑蓝色纵纹,触角锯齿状 11节黑色;前胸背板上有5条黑蓝色纵纹,中央1条直而明显,与头顶纵纹相接。鞘翅上有9~10条纵沟和许多隆起的黑蓝色短纵纹,翅端锯齿状。小盾片梯形短宽,后缘中部略圆突。腹背蓝色有微绿光泽。
卵:扁椭圆形,长约2mm,宽约1.4mm,初乳白后变黄褐色。
幼虫:体长30~36(mm),扁平淡黄白色,无足。头小、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口器黑褐色。前胸最宽大,中、后胸窄而短;腹部明显较胸部窄,细长、10节,分节明显,末节钝圆。前胸背板和腹板中部有淡褐色圆形的骨化区,背板中央有1深色“八”形凹纹,腹板中央有1"1"形纵凹纹。
蛹:长15~20(mm),纺锤形略扁平,初乳白渐变黄,羽化前与成虫相似。
②生活习性
河北1年生1代,山西2年1代,以幼虫于蛀道内越冬。桃盛花期幼虫继续为害,以老熟幼虫越冬者陆续化蛹。蛹期25-30天。羽化期为5月-7月上旬。成虫寿命20-30天。白天活动,l0-16时较活跃;夜间和早晚静伏在树冠内,受惊扰假死落地。经取食补充营养后才产卵。卵多散产在皮缝中。以阳面和日灼病疤附近落卵较多,光滑处不产卵。卵期8-9天。幼虫孵化后由卵壳下直接蛀入,于皮下蛀食逐渐蛀入形成层和木质部为害,蛀道较金缘吉丁虫的短且宽。至秋末少数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做船底形蛹室于内越冬,未老熟者便于蛀道内越冬。1年l代者第2年春化蛹羽化。2年1代者第2年幼虫继续为害,第3年春化蛹羽化。枝干被蛀一圈便枯死,幼虫于枯死组织内仍能完成发育,由于营养不良而蛹和成虫体很小,有的成虫体长仅5-6毫米。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