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西南角,八宝山公墓,是我国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座革命陵园,朱德,任弼时,徐悲鸿,林徽因,等等,都是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说来也怪,清代有一位亲王,竟然神奇地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里。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王爷,在活着的时候,曾经受到过很多势力的邀请,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都对他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接见,就连两会上,都有他的身影。

他死后,周总理就把他的骨灰埋在了八宝山!

但是,他的传奇人生,却更加地精彩。而且,他又为什么会被毛主席接见呢?



拒绝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四处割地赔款,国力衰弱。

以载沣为代表的“少壮派”以“救国”为主要内容,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少壮派”是一批“少年新贵”,这些人既坚决扞卫皇权,又不畏强权,勇于改革。

而载涛,正是这一批“中坚力量”中的“少壮派”。



醇贤亲王的第七儿子,溥仪的七叔。

如此耀眼的人物,注定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

他的兄长载沣提议组建“少壮派”,他毫不犹豫地加入。

而载涛的兄长,也非常信任他,给了他许多要职。



经过一场大战,“少壮派”们都很清楚军中的重要,于是载沣摄政后,便成立了军务处,并破例委任载涛为“军谘大臣”。

另外,他们还想参考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军事体制,并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组建一支直属朝廷的禁卫军。

为了组建禁卫军,他主动到日本,到美国,到英国,到法国,到过很多地方。



载涛在视察归来之后,又担任了禁军的训练大臣。

载涛虽然野心勃勃,可是那个时候的大清朝,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载涛和他的部下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挽救大清朝的覆灭。

辛亥革命以后,载涛也像历代的王公贵族一样,对大清朝失去了信心。



原本,他还想着,自己能“了此残生”,但现在,他却是彻底绝望了。然而,历史的车轮是不会让任何一个人离开的。

溥仪被驱逐出宫廷,与此相对应的“皇族优待条款”也被废止。

再说了,载涛还要养家糊口。

他只好把涛贝勒府卖了,在宽巷里的一间小房子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不过,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能够自保,实在是太难了。

在安顿好了房子以后,载涛也知道到了该考虑家人未来生活的时候了。

载涛望着房间里的字画,再也没有心情去欣赏,他现在唯一关心的,就是怎么让这些东西变得更值钱。



一开始,载涛还请来了几位专门卖古玩的专家,希望能在古玩市场上大赚一笔。谁知他们都是奸商,见载涛急于脱手,往往故意压价,让载涛难受。

载涛听说,在德胜门的“鬼市”里摆个摊子,可以把自己的宝物卖掉,而且价钱还可以随便定。

他心想,既然自己已经不是皇子,那还不如去摆地摊,赚点小钱,安度余生。



好在载涛在没落之前,并不像那些仗势欺人的官员,对人很客气,也很和气,所以他一开张,街边的摊贩便没有排斥他,而是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载涛当亲王的时候,他是老七,因此街畔的人,都喜欢叫他“七爷”。由此可见,周围人对他的热情。

然而,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打算在德胜门和家人之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时,一个“喜讯”却从他的东北老家传了过来。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的侄子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者。然而,他并未丢弃初心。面对七叔的困苦生活,溥仪渴望延续家族的辉煌,使七叔重返富裕的生活。

不料载涛收到这道“诏令”后,非但没有半点兴趣,甚至有些抵触。身为一个华夏贵族,却要向一个小小的日本低头,这让载涛如何能忍?



载涛也说得很清楚,他可以卖房子,也可以卖古玩,但绝不会出卖国家,所以他拒绝了溥仪的任命。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么容易的,日本入侵中国后,就对顽固不化的皇室展开了反击。

日本人也知道载涛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派人去游说。为首的是土肥原贤二,他是日本派到中国的第一个间谍,也是第一个甲级战犯。



对于中国皇室,日本人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诱惑,一种是威胁,百试不厌。

土肥原贤二看到载涛的时候,立刻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恭恭敬敬地说道。他们这一次来,就是为了复兴大清,让爱新觉罗一族重现辉煌。

但载涛并没有同意。



再利用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军还未投降,伪满洲政权岌岌可危,溥仪、浦杰等人欲乘飞机离开沈阳,逃到日本,却被苏联红军抓了个正着,溥仪的幸福生活终于走到了尽头。

载涛听闻此事,毫无同情,从一开始,他就把溥仪视为一家之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罪人。新中国建立以后,溥仪就被正式囚禁在抚顺的一座监狱里,接受改造。



而载涛本人,则隐居于北京的小巷之中,由于日子过得太紧,他不但把自己的房子卖了,而且还到北京郊外的街头摆摊,以贩卖水果和蔬菜为生。

尽管生活拮据,载涛却觉得很满足,因为他挣来的每一文银子,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有一次,北京的人认得载涛,听说王爷也在这里摆起了摊子。



一九四九年,北平各方势力混战,掌握北平的傅作义,深知国民党气数已尽,民心属共产党,便筹划议和,北平很快获得了和平解放,举国欢腾。

六十多岁的载涛,眼睛里闪过一丝喜色,他知道共产党不是清王朝,不是张作霖,也不是土肥原贤二那种人,是一个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好,让中国人重新振作起来的党。



他很想为新中国做点什么,但又怕被人怀疑,没过多久,他就被人请去做街头工作了,那个人还信誓旦旦地说,你是清朝的王子,但你是个清白的人,组织上对你很信任。

载涛听到这句话,高兴地笑了起来,然后就和以前的工人和商贩们,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北平的建设。

当时,各种事情都很多,我们党打算在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因此,我们筹划了一次全国政协的召开。出乎所有人意料,载涛赫然在列。



开会前一天,周总理与载涛握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几乎忘了您是满族的代表。」

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载涛,更加坚定了他要为新中国做贡献的决心。

在与周总理闲聊中,他忽然记起,解放军入城时,骑着的那匹马,又丑又弱。



他灵机一动,把他漂洋过海到法国骑士团所学到的关于马匹的策略,以及如何改进马匹品种的方法,都告诉了周总理,这对新中国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周总理从他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不但对马匹有很深的研究,还在研究马匹,所以答应了下来。

散会后,载涛立刻写了一篇《改善良马以及利用》的建议,以期对新中国有所贡献。



但是,这个提议却得到了上级的高度关注,毛主席还亲自委任他担任中国解放军炮军司令部马局的顾问。

听到这个消息,载涛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从来没有想过,毛主席竟然会如此看重自己这个前朝的重臣,他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九日,六十七岁的载涛,在一次全民投票中,被选为上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出席了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作为政协委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委员的一次会议。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激动的不仅仅是载涛自己,爱新觉罗一家上下,无论老少,都与有荣焉。

载涛心头一动,思忡道:“毛主席与我素未谋面,何以识我?”



他由衷地感叹:“毛主席真是太好了,还是毛泽东了解我啊!,此前我是准备隐居的。

但没想到,毛主席和共产党都没有抛弃我,周总理也礼贤下士,邀请我参加这次的会议。”

「毛主席和新社会,使我得到三件最重要的事:一是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二是在政治上站稳脚跟;成为马政顾问,我的专业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拿到一份稳定的薪水,他向家里说:「毛主席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会报答的。」

因此,他很有礼貌地写信给毛泽东,向毛主席倾吐自己的谢意。



关切

载涛成为马政顾问以后,就发誓要报答毛主席对他的栽培。虽然已是六十岁高龄,但他仍坚持骑车去马局工作,两年来从未迟到或请假,一次都没有。

他常年奔走于各个军马场,检查军队的生产情况,教授优良的马匹品种,为军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载涛认为,毛泽东对他的举荐,是对他的赏识。

而毛泽东也用自己的钱帮载涛装修房子,更是让载涛感觉到毛泽东对自己的深厚情谊。



一日,载涛正在会上,忽听得家中来电,说北边的房子已塌陷,叫他赶紧回家修理。

大家都关心他,他笑着回答:“天不下雨,房子倒了,我哪有钱盖房子啊!”

载涛当年的财务情况,从他留下的一份档案中,就能看得出来。新中国建立初期,载涛以出售不动产的方式获得了六千万元(日币,折合新币为6000元)。



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间,他的自叙中写道:「购胜利公债一千张,折合二千元,捐飞机、大炮四百余万,

兴业公司两笔水灾人股五百万元,加上前妻的安葬和迁徙费,总共花掉5200万元,下余800万元的补助每月生活费不足(现有400万元)。

一个月的工资1243000元,再加上我的租金,一共是1903000元,每个月的开销在两百万左右。”



很明显,载涛那时所遇到的一时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他对公债的大量购置,以及对公债的捐赠。

这一事件随后被毛泽东知晓。毛泽东在一个讨论会上讲了这样一句话:

“我听人说,载涛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家已经毁了,他也没有钱去修理。从我的收入中拨出2000万,为先生修缮房屋。”



研讨会一开,章士钊先生就把毛泽东的稿酬寄给了载涛。载涛接过那笔款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章士钊充满感情地说道:“毛主席关心我,我万分感谢。

章士钊离开后,载涛还不能安静下来,他又拿起笔来,又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

再次感谢毛泽东,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伟大人物,他与具有独特身世和地位的载涛的友谊,也表现在他对载涛一家的感情上。



一九五五年七月五日,载涛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

会议间歇,周恩来与载涛亲切地握手,向毛泽东介绍载涛:

“这位是溥仪的叔父,载涛。”毛泽东热情地和他握了握,说道:“我听说溥仪读书很好,你们可以去见见他。”

“是,是,我这就去。”



大会结束后,北京市人民政府特别派人前往载涛的住处,告诉载涛:

“毛主席让您去探望您这些年未见的侄儿。”市政府方面也为他们安排了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溥仪及其家属的详细事宜。

数日之后,载涛按照彭真的吩咐,将溥仪的两位姐妹送往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溥仪见到载涛时,泪流满面。



“七叔,是我的不对,是我的错。”

载涛搂住溥仪,二人放声大哭。

“七叔,你原谅我吧。”

载涛叹息一声,说道:“毛主席托我来看望您,毛要您努力改正错误,努力学习,从轻发落,不再犯错误!”



溥仪听到是毛主席派来的七叔,顿时泪流满面,他已经从监狱里的朋友那里听说过,毛主席不会杀害俘虏,现在看来,这句话是真的了。

载涛还对溥仪说,毛主席非常关心爱新觉罗一家,不但在工作上给予了特别的照顾,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不让溥仪担心。

此次探监,溥仪谨记七叔的教导,并用心改过,狱中溥仪亦撰写了《我的前半生》一书。



一九六九年,载涛因病卧床不起,儿女围绕在他身旁,又是吃药又是喝汤,好几位中央领导都派人来看他,还特别叮嘱,遇事要讲。

载涛于一九七○年九月二日在北京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人民日报》刊载新华新闻社九月三日发表的一则报导:

“全国人大代表载涛同志,于九月二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4岁。”

这位清朝最后一位“皇叔”,怀着对新中国的感恩之心,长眠于八宝山,成为他荣耀的墓地。



参考资料:
斑斓春秋——毛泽东与载涛 作者:冯彩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