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副局长任伟、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西安市数据局副局长张伟明介绍有关情况。


投资合作局:力争今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0个

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副局长任伟介绍,去年,西安市投资合作局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鲜明导向,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发展、高质发展、全面发展。全市实际使用内资1311亿元,增长了15%,超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全市实到外资8.77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增幅排名靠前,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较去年提升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4.4倍。

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53个,总投资3436亿元。其中,签约工业合同项目264个,总投资1730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的50.3%,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推动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万洋众创城等250个优质招商项目纳入省级“四个一批”项目库,占全市比重57.5%,提升了6.4个百分点。

任伟表示,今年,西安市投资合作局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深化六个改革”重点工作,聚焦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招商新模式、新常态,不断招大引强,努力实现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4%以上,全市实际使用内资同比增长7.3%以上。

“加强政策研究,把准招商方向。”任伟介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探索建立可招商土地库、招商引资项目库、目标招引企业库及政策一本通、大数据招商平台等招商工具,研究起草《西安市“十五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同时,针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的新形势、新要求,从优化体系、强化统筹、聚势赋能、要素集成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工作方向和路径,为全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健全统筹机制,凝聚招商合力。加大对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信息线索、要素保障、资源力量的统筹力度,发挥市级全域统筹配置资源作用,夯实区县、开发区招商引资主战场、主力军职责及市级行业主管部门、驻外商务处招商职能,形成“市级招商部门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区县开发区主招”的上下联动、多位一体招商工作新格局。

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编制《西安市重点产业发展及招商指南》《西安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拟定近远期招引目标,指导各区县、开发区以产业布局定招商方向、以主导产业定招商项目,推动产业招商和产业集聚模式融合发展。

利用重大平台,加大交流合作。利用丝博会、进博会、投洽会等重大经贸会展平台,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品牌招商活动。利用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机遇,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赴日韩、欧盟以及阿联酋、巴林等主要外资来源地,拜访目标企业,拓展进资渠道,促进外资企业进资和项目落户西安。

聚焦重大项目,强化服务指导。研究制定《西安市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用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和评审办法,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全市“四个一批”项目库,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力争年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0个,为西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监管局: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介绍,去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聚焦“八个新突破”,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监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西安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形成知识产权领域“国字号”双示范建设格局,“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至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食品安全连续10年、药品安全连续8年、质量工作连续5年获评全省A级等次。扶持“个转企”、行政执法标准化“西安模式”、“互联网+综合监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43.08万户,累计在册327.02万户,同比增长3.06%。

大力推进“个转企”工作,全市建成“个转企”培育库4456户,完成转企1298户。西安市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标准13项、省级地方标准1项、市级地方标准13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国家标准验证点2个。成功发行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储架规模达3亿元。全市专利质押融资33.14亿元,累计惠及企业2500余家。纵深推进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全系统查办案件6228件、曝光典型案例25件。全年抽检食品、药械化、产商品等各类消费品7.19万批次,合格率均在96%以上。

“今年,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以全市‘深化六个改革’为引领,聚力实施重点攻坚,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冯超介绍。

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将巩固和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持续加大“个转企”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活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规范应用首违不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三项清单”,让企业轻装上阵。

在质量基础设施强链稳链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将加快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线上联通、线下协同,持续开展“业务帮企、技术助企”等活动,优化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和对标达标行动,加大质量品牌培育力度。

在知识产权强链增效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将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完善行政刑事、司法行政、知识产权仲裁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在优化提升消费环境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将推动健全消费维权共治体系,拓展消费密集区域“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面,培育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等,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消费维权效能。

在规范执法优化监管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将全领域推进执法标准实践应用,优化服务型执法措施,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深度融合。同时,统筹推进“智慧市监(二期)”项目建设,完善“网格化+智慧化”监管模式。

数据局:打通数据壁垒 以数字之力赋能西安发展

西安市数据局副局长张伟明介绍,2024年,该局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扩能升级,形成8.5亿条高质量数据,全面支撑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网络方面,西安电子政务外网已实现了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全覆盖,大力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加强全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统筹和资金管理,合并压减项目201个,节省大量资金。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推进中软国际鸿蒙+星闪、奕斯伟RISC-V+AI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信创PC统采分用模式落地,支持相关企业产线产能提升,培育本土信创计算产业发展。围绕数字经济领域谋划储备“两重”项目93个。

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构建秦岭全域数字沙盘,建立“数字监测一张网”“基础资源一张图”“专项治理一本账”。已启动1个数字底座和3个应用平台规划编制,加快专网、系统和数据整合,推进智慧交通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智慧监管,一体化协同监管模式被省工信厅评为2024年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被国家和省发改委评为优秀案例。探索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模式重塑,《建设一网统管体系,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落地》项目被列入国家数据局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入选全国首批50个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今年将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深化六个改革’破解数据打通难题,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起好步,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数据力量。”张伟明说。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重点是夯实基础、深化应用。推进政务云信创资源核心数扩充至4.5万核以上,实现党政机关千兆网络100%接入,打造全市一体化算力体系,推进政务算力达到30P。抓好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试点任务,建成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底座,提升公共数据和行业数据大规模跨域融合开发利用能力。加快实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及效能提升,打造更多 “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在“i西安”APP上新增服务事项1000项以上。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是补齐短板、强化统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发展,布局软硬一体技术适配和产品开发中心建设。大力发展XR、微短剧等数据内容产业,做强数据标注和数据安全产业,编制《以数据场景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打造典型用数场景,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制定数字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支撑。

在数字社会推进方面,重点是开放场景、赋能发展。编制《数字西安总体规划》等顶层规划。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视频资源整合、物联感知汇聚、综合短信发布等公共基础支撑平台,突出试点示范、应用牵引、产业促进,强化人才引育和产业培育,今年将积极争取数据产业集聚区试点、全域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数用先锋示范等国家示范试点任务。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