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关注@李肖峰

Tel:13910685120

作为执业律师,我常遇到当事人哭诉:“警察说证据不足,不给立案!”“对方明明是诈骗,为什么公安要按民事纠纷处理?” 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专攻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律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立案监督制度设计”这个话题。这类问题的核心,往往指向刑事立案环节的监督缺位。今天,我们结合真实案例和法律实务,聊聊立案监督制度—— 这把破解 “立案难” 的关键钥匙。


立案监督的法律依据:检察院的 “尚方宝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13 条,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却按治安案件处理),或不应当立案而立案(如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检察院有权介入监督。具体来说:

  •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时,被害人可直接向检察院提交《立案监督申请书》,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通知书》等材料;
  •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时,当事人可通过律师向检察院提交《监督撤案申请书》,证明公安机关滥用职权。

典型案例:2025 年某省发生的“村支书贪污案”中,村民李某举报村支书余某贪污集体资金,公安机关以 “证据不足” 不予立案。李某通过律师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检察院调取公安机关案卷后发现,余某的财务往来存在明显漏洞,最终责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余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立案监督的实操步骤:从 “碰壁” 到 “破冰”

很多当事人误以为 “找检察院就是走个过场”,但实际操作中,立案监督有明确的法律程序
首先要收集证据,包括报警记录、伤情鉴定、转账凭证等,证明案件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如诈骗案需证明 “非法占有目的”);
接着撰写法律文书,《立案监督申请书》需重点说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错误,引用《刑法》具体罪名和《刑事诉讼法》第 113 条,《监督撤案申请书》则针对 “违法立案”,需证明案件属于民事纠纷或不构成犯罪;
然后提交材料,除申请书外,还需提供身份证明、公安机关文书复印件等;
最后跟进程序,检察院收到材料后,会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需在 7 日内书面回复,若理由不成立,检察院将发出《通知立案书》,公安机关必须在 15 日内立案。

实务难点:实践中,部分公安机关可能以 “案件复杂” 为由拖延回复,此时律师可建议当事人申请检察院检察长督办,或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立案监督的 “边界” 与 “雷区”

立案监督不是 “万能药”,以下情况需特别注意:
时效问题方面,法律未明确规定申请立案监督的期限,但越早申请越好,例如故意伤害案超过追诉时效(轻伤案件为五年),即使立案监督成功,也可能因时效届满无法追责;
证据要求上,应当立案而不立案需初步证明存在犯罪事实(如轻伤鉴定、转账记录),不应当立案而立案需证明案件属于民事纠纷(如合同约定、还款记录);
监督范围仅限于公安机关的立案行为,若案件已进入侦查或审判阶段,需通过其他程序(如申请取保候审)维权。

典型案例:2024 年某公司股东纠纷中,股东张某被公安机关以 “职务侵占罪” 立案侦查。张某委托律师后,律师向检察院提交《监督撤案申请书》,指出涉案资金属于股东间的借款纠纷,并附公司章程和转账备注,检察院审查后认定公安机关违法立案,责令撤销案件。

制度完善的 “痛点” 与 “期待”

尽管立案监督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了救济途径,但实务中仍存在问题:
监督手段有限,检察院发出的《检察建议》缺乏强制力,部分公安机关可能 “阳奉阴违”;
信息不对称,公安机关立案信息不公开,检察院难以主动发现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 的情况;
专业门槛高,普通当事人难以准确区分 “刑事犯罪” 与 “民事纠纷”,需依赖律师提供法律意见。

改进建议
扩大监督范围,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纳入监督,防止 “以罚代刑”;
强化技术手段,建立公安机关与检察院的立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实时监督;
加强普法宣传,通过典型案例(如最高检发布的 “医疗器械强制检定案”),提高公众对立案监督的认知。

结语:让 “立案” 回归正义轨道

立案监督制度是连接 “纸上正义” 与 “现实正义” 的桥梁。作为律师,我们不仅要帮助当事人激活这一制度,更要推动其从 “程序空转” 走向 “实质监督”。当每一起 “有案不立” 都能得到纠正,每一起 “违法立案” 都能及时撤销,法治的阳光才能真正照亮每一个角落。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电话联系

关注我,一个只说真话的靠谱律师@李肖峰

Tel:13910685120

END

法律读库

《法律读库》旨在为中国律师提供最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构建中国律师网上家园!同时为中国律师创建最佳的宣传平台,以最小的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模式一:法律自媒体+案源推荐

为律师量身定制的高性价比的曝光平台。

法律读库 WWW.FLDK.COM 作为国内先进的法律自媒体平台,通过律师发布评论、案件解析等文案,提高曝光度。是为律师量身定制的。优势:流量高、精准性强、创意性强、互补性强、操作性强。我们为不同的的案件类型提供多种平台、多种渠道、多种样式的曝光推荐。根据不同的案件、提供不同的推送模式,为您的文章在更精准的潜在客户面前呈现。

模式二:地区分站+总站推荐

独立地区分站,由总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自主运营。

法律读库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服务应用户需求而生,根据当事人需要,全力塑造律师在某一领域方面的专业形象,采用全新的手法与包装,一个地区仅有一家合作伙伴,让您霸占本地区法律服务。并通过细化流量分配,联合本地律师,实现变现!

模式三:战略合作(面议)

平台面向未来,线上法律服务产业,让传统服务更便捷。

通过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与方法,打造线上线下共通的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传统壁垒。实现法律产业化聚集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