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年过七旬的陈依姆第五次接受余毅强正骨诊疗后,自行从诊疗床上坐起来,步履轻松地离开。很难想象,一周前她因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被家人扶着进了诊疗室。

在福州鼓楼

开设“余氏道一”正骨堂十几年

余毅强在“余氏道一理筋正骨法”的基础上

创造性总结“结构性疾病理论”

以此为指导

打通堵点、疏通经络、恢复患者骨错位

用双手为患者缓解30多种脊椎疾病

该正骨法入选

第七批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提出结构性疾病理论

走进“余氏道一”正骨堂,不时可以听到余毅强在指导徒弟们为就诊患者放松脊椎。“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相信我,不会痛的。”余毅强按压患者脊椎,一阵骨骼“咔哒咔哒”的响动传来,患者只觉得身体轻松。每天,余毅强都要诊疗多名患者,逢年过节也难得休假,有时已回家休息,遇到急症还要返回“加班”。


刚到耳顺之年的余毅强是“余氏道一理筋正骨法”第三代传承人,第一代创始人是他的祖父余朗仲。清朝乾隆二十年,南少林高僧朱山落难隐居古田杉洋余家,高僧的龙桩拳、武医伤科、分筋正骨等在余家流传下来。余朗仲跟随祖辈学习医、武、道,后开设诊所,多年临床实践,运用推拿手法和方药配合,总结出了专治人体脊椎疾病的独特方法“整脊正骨”,为周边乡里服务,疗效显著。


“我的父亲是第二代传承人,他年轻时参军入伍,当过5年卫生员,医疗知识很是丰富,我的本事都是从祖父、父亲身上学来的。”余毅强介绍,他从小跟随祖父、父亲学习龙桩拳整脊正骨手法,融合道医针灸、汤药等方法,创新诊治理论与实践,创造性提出人体病因分类定义——结构性疾病理论,并由福建省版权局发放《作品登记书》。


“简单地说,结构性疾病是人体结构受到外力损伤造成的,这类疾病只有恢复人体结构才能从病因上根本性解决问题。”余毅强介绍,在人体结构中脊椎最为重要,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变形压迫神经造成的,通过正骨手法配合针灸、汤药等,让变形的脊椎逐步复位,能有效缓解多种疾病。


用双手缓解30多种脊椎疾病

开设“余氏道一”正骨堂十几年

余毅强以“结构性疾病理论”为指导

采用观察、触摸、询问、看片

“四诊”方法

通过“余氏道一理筋正骨法”

全物理手法诊断与治疗

脊椎引起的30多种疾病


在余毅强诊疗的患者中, 年龄最小的只有5个月大,出生时因助产士不慎造成婴儿斜颈,面团似的小婴儿经余毅强三次诊疗, 头部就能摆正了。年龄最大的就诊时已93岁,因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老人恐惧做手术,被家人送来“试一试”,经过1个多月正骨治疗能下地行走,如今已98岁还每天下楼溜达。


“我诊疗的患者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因打电脑、玩手机、运动损伤等造成脊椎变形,各种身体不适随之而来。”余毅强介绍,与其生病了四处求医,不如端正仪态养出好脊椎,例如打电脑45分钟后,可站立缓慢低头,向左、向右将脖子拉伸至能承受最大角度;玩手机时可反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椅背上操作等,这些小妙招可以减少脊椎受到损害。

记者 刘珺/文 池远/摄

新媒体编辑 郑锦銮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