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杂志(思想理论版)

2025年第7期刊发了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崔荣国

署名文章

《在未来产业新赛道上奋勇争先》


全文如下

在未来产业新赛道上奋勇争先


未来产业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聚变的先导力量,一旦“爬坡过坎”跨越起步期,必将显露先发锁定、融合赋能等效应,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突破口。高新区是开辟引领科技前沿、国内领先新赛道的主阵地,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先发优势。近期,江苏出台《关于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全省高新区更好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持续擦亮“高新”成色,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重点培育“5+2+N”未来产业,2024年全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730亿元、增长10%,占比无锡超3/5。面向未来、竞逐新赛道,无锡高新区正积极布局、蓄势发力,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走在前。


建体系优布局,找准关键发力点

明确发展方向。无锡高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明确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封测、氢能和新型储能、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元宇宙和虚拟现实5个主导型未来产业,深海空天、硅基光电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全力构建“5+2+N”未来产业,目标是到2026年,全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规模效应更显著的未来产业集群。

强化政策引领。成立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各产业发展责任部门,逐年明确项目招引、载体建设、人才引育等25项任务清单,细化制定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量身定制配齐“八个一”(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一份产业研究报告、一个产业政策、一批特色产业园、一个研究机构/平台、一支投资基金、一个专家智库、一张产业链招商图谱),积极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夯实项目支撑。瞄准国内外产业链关键环节、头部企业、总部项目,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企业名单、创新平台目录、专家库等,健全科学精准招商机制。多措并举靶向招商,综合运用载体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借助北京、上海、深圳、西安4个异地创新中心和日、韩、德、新4个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2024年招引未来产业项目超250个、总投资达224亿元。


▲小微特机器人产业园

搭平台强主体,提升科创支撑力

着力引育企业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发挥头部企业自主创新、资源整合的“先行者优势”,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生态圈合作伙伴加速集聚,引育一批各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龙头、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累计集聚未来产业重点企业200余家。

着力搭建创新平台。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方向,加强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院所、企业、协会、联盟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领域,启用太湖亿芯智算中心。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领域,建成投用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与国家合成生物产业牵头单位——国投集团、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共建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AI+多功能农业机器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具身智能领域重大成果。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封测领域,建成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为该领域唯一“国字号”平台。氢能和新型储能领域,建成长三角地区唯一“国字号”储能领域质检中心。元宇宙和虚拟现实领域,成立一奇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深海空天领域,建成无锡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8个,授权发明专利近200件。

着力建设专业园区。坚持“一园一特色”,打造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地标,启动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等8个未来产业特色园区。人工智能领域,小微特机器人产业园入选无锡市级特色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和大族机器人产业园入选无锡市级培育园区;深海空天领域,建成空港航空航天产业园、中船海洋探测产业园两大特色产业园区。


拓场景促应用,推动成果快转化

打造应用型示范场景。坚持“点面结合、聚焦亮点、先行示范”模式,以扩大场景示范带动新兴产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谋划建设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加强未来产业横向跨界协同合作,对外发布涵盖产业、住建、交通等多领域应用场景清单30个,成功打造无锡市首个小微特机器人多元应用场景,形成球形自驱动机器人、全自由度水下机器人两个产品平台及整机产品50余款,产业规模超30亿元。

推进跨领域AI赋能。围绕“AI+”组合式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算力算法等融入城市治理、智慧社区、美丽健康、教育医疗、安全生产、数字消费、文化旅游等多元领域,研发推出智慧AI巡检系统、无人清扫车、“文韵”智能办公大模型、无锡政务形象数字人“欢曦”等应用产品。

促进高效率产业融合。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依托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AI+生物医药”。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步伐,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通过加快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打造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行业模型应用示范企业,全区16个产品和方案入选“江苏省人工智能优秀应用解决方案和融合创新产品”。


优服务强保障,构建完备好生态

在人才引育上做文章。依托“飞凤人才计划”,建立人才动态数据库,实施人才精准培育引进工程,大力招引未来产业领域领军人才、高水平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团队。用好无锡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产业人才基地,做好未来产业领域人才供给。

在金融助力上强支撑。加快推动和构建“一产一基金”“一园一基金”,抓牢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机遇,持续擦亮“高新金融谷”品牌,全力培育耐心资本。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阶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等节点,加大投早投小力度,成立30亿元的太湖湾硅光产业基金、3亿元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基金,以及新动能产业发展母基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基金等专项基金,定向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和规模化应用项目,支持未来产业初创企业做大做强。

在生态构建上下功夫。完善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支持场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为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先后举办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中国小微特机器人大赛暨小微特机器人发展大会、人工智能产业沙龙等各类产业活动20余场次。

编辑 | 何晓

来源 | 群众杂志

部分图片 | 无锡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无锡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梅里中学二校区,竣工验收!还有这些学校最新进展……

新吴「木香花瀑」,开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