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公安县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 尹琴

四月的风,轻拂过岁月的窗棂,携来一丝清新与灵动。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我暂别熟悉的日常,背上行囊,开启外出培训学习的征程,仿若开启一场奔赴星辰大海的奇妙冒险,满心都是对未知知识的憧憬与期待。2025年4月10-11日,由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举行。我有幸带队前往海南琼海博鳌,参与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这次交流学习如一场及时雨,为公安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让我收获颇丰,感悟至深。

深刻认识家医工作的重大使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在开幕式的致辞,让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负担日益加重的当下,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肩负着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重任。过提供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这无疑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健康公安”乃至“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聚焦慢病管理和特殊人群,对于全面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意义非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是服务发展的核心动力

交流会上,海南省卫健委分享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举措,为我们打开了新视野。从优化团队人员配置,到健全激励机制,再到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每一个维度的创新都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分设的主题会场中,各地专家分享的“互联网 + 家庭医生”、医防融合、签约服务包定制等创新模式,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例如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差异化服务包,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产检、产后康复指导服务包,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服务包等,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和依赖感。结合我们正在创建的“慢病管理服务包”及“融门诊”、慢病等建设,回到公安县后,我们要更加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创新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家庭医生 +”服务模式,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构建“供给足、服务优、相互促、医防融”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团队建设是提升服务的关键

多位专家在会议中强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家庭医生团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方面,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设备配备、加大技术支持投入迫在眉睫。我们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与引进,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只有团队整体水平提升,才能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助力我县“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双向转诊”迈向新征程。

政策支持与社会认同不可或缺

在焦点讨论环节,与来自浙江、广东、上海等地专家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政策衔接等难题的交流,让我意识到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同对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重要性。先进地区推行按人头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以及依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动态补偿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家医团队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家庭医生制度仍面临政策瓶颈和社会认知度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我们正在推出的“医网融合模式”、完善薪酬激励、职称晋升、医保支付等配套政策等,同时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持续学习与团队能力提升尤为凸显

家庭医生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此次交流会为我和团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认真总结所学,把先进经验和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鼓励团队成员持续学习,以“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在焦点讨论环节,我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政策衔接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与来自浙江、广东、上海等地的专家展开深入交流。了解到先进地区推行按人头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的居民健康状况越好,获得的医保支付越多,极大激励团队主动做好健康管理。在财政动态补偿方面,依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补贴,充分调动家医团队的积极性。在服务包定制上,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差异化服务内容,比如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产检、产后康复指导服务包,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服务包。这些宝贵经验为公安县解决政策协同难题、优化服务供给提供重要参考。


这次交流会为公安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2025年我将宝贵的学习经验结合公安实际,真正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家医“签约有感”新格局,实现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以上,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治已病向治未病、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获得感。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公安”贡献全部力量。

编辑:王超群

校审:朱红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