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峰,被称为“6000米级入门雪山”,吸引了无数登山爱好者,殊不知,看似壮丽的景色,背后却隐藏着多么致命的危险。
4月13日,三名年轻人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没有报备自私自登山,最后集体失联,等到救援人员找到时,只剩下三具冰冷的尸体。
就在许多人为其感到惋惜的时候,知情人的爆料,让网友心惊胆战,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未备案的“偷登”
玉珠峰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和海西州交界,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海拔6178米,它的雪景壮丽,攀登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所以被户外爱好者称为“6000米级入门雪山”。
215国道从山脚下经过,很多旅客都被它震撼过,但是,别被它的美丽外表迷惑,这座“少女”雪山其实暗藏危险,“入门级”的说法容易让人轻视它,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玉珠峰南坡看起来坡度不大,雪地和碎石遍布,让人觉得不容易发生雪崩,所以容易降低戒备心,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地形,而是高海拔带来的缺氧和极端天气变化。
玉珠峰大本营
稀薄的空气让人呼吸困难,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是常态,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更是致命威胁,这些都是对登山者的巨大挑战,前脚看着非常平静,后脚可能就危机四伏。
此次悲剧的出现,就是登山者对其过于情史,事发当天,一行五人也是抱着想要看的心情,直接就去往了玉珠峰,并且这无名登山爱好者都是未经任何申报,就擅自开始攀登玉珠峰。
他们没有聘请专业向导,氧气瓶、急救装备等关键物资也严重不足,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登山装备简陋,只携带了少量日常用品,几乎是“说走就走”,一点准备都没有。
显然,这几位登山者对高海拔登山的危险认识不足,严重低估了自然的力量,当他们到达海拔5600米的C1营地附近时,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成为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要是有老道的向导,肯定会劝他们立刻撤退,可惜他们没有得到这样的建议,后来天气变得更糟,意外发生了,有三个人跟队伍走散了,而且卫星电话也联系不上。
最后一次定位显示,他们停留在C1营地的东南方向,离安全营地只有1.6公里,在高海拔地区,又冷又缺氧,这短短的1.6公里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实际上非常危险,不是字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容易到达。
救援人员上山救援途中
失联消息传来后,当地立即展开救援,专业登山救援队派出8名队员,数十名消防员、警察和熟悉山情的村干部也加入搜救队伍。
艰难救援
事发地点海拔高、气候恶劣、地形险峻,气温低至零下28℃,而且失联者没有携带定位设备,这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希望能够救下失联者,哪怕只有一线机会。”一位参与救援的高山救援队员说道,救援人员不畏严寒和缺氧,徒步搜寻超过8个小时,最终通过无人机在玉珠峰东南山脊5600米海拔处找到了三名失联者,不幸的是,他们已经遇难。
由于第一位遇难者位于全是亮冰的区域,救援人员不得不使用专业的攀登技巧进行搜救,这大大提升了救援的难度,每一步都要用冰镐固定,手指都几乎冻到失去知觉。
找到第二位和第三位遇难者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山上风雪交加,为了确保安全,救援人员不得不先把遗体向下搬运几百米,然后再撤离。
救援队伍回到临时指挥部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到达休息地点更是凌晨三点,当时气温极低,甚至有部分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出现了轻微的冻伤。
第二天清晨,救援队再次出发,上山将三位遇难者的遗体运送下山,经确认,遇难者分别是王某(男,宁夏籍),喻某某(男,甘肃籍)和张某某(女,甘肃籍)。
据悉,他们一行五人未经许可私自进入山区,其中两人因为出现高原反应而中途返回,剩下三人继续前进,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一名遇难者好友向媒体透露,队伍曾计划“凌晨3点冲顶”,并在群聊中详细规划时间表,却未提及应急预案。
这消息不禁让人感到“震惊”,这么危险的极限爬山竟然啥都不准备,最后也是在非常理想的计划里,离开人世,如果在给他们一次机会,不知道会不会做好准备。
结语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这起悲剧再次提醒人们登山安全的重要性,“活着回来”比成功登顶更重要,这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会浪费很多社会资源,希望登山爱好者在挑战自我、探索自然的同时,必须敬畏自然规律,珍惜自身生命,遵守登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