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第一中学的教室里,160名学生屏息凝神地盯着投影屏幕——动画里的小人偶正在演示如何挣脱陌生人的拉扯。突然,民警何兴东按下暂停键:“这时候该怎么做?”台下齐声高喊:“大声呼救,跑向人群!”这一幕,正是重庆警方与司法部门创新法治教育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一场以“守护青春”为主题的法治教育浪潮席卷重庆校园,从反诈实战到网络安全,从自护技巧到反欺凌机制,多元化的“法治配方”正为青少年筑起立体化安全屏障。

情景课堂:把危险“演”给孩子看

高新区公安分局的法治安全教育课上,刑侦民警何兴东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场景。当大屏幕上播放“网络交友陷阱”动画时,初二学生小李突然举手:“如果对方要我的家庭地址怎么办?”“记住三个不:不透露、不轻信、不约见!”何兴东顺势展开情景模拟,指导学生用书包抵门、用哨子呼救。

这种“理论+实操”的模式,让160名师生在90分钟内掌握了多项自护技能。校方反馈表示:“这次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丰富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五项机制:给校园欺凌上“多重锁”

近日,璧山区司法局丁家司法所受邀首次跨区域走进璧山区北街小学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友善和谐校园”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形式为400余名师生织密法治“防护网”。

法治课上,丁家司法所工作人员抛出一个问题:“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算欺凌吗?”400名学生陷入沉思。通过剖析“取外号”“孤立排挤”等真实案例,司法所创新提出校园欺凌防控“五项机制”:校内监控无死角覆盖、法治护航员动态巡查、主题班会心理疏导、家校社联防共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此次跨区域义务普法行动是基层司法所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打破行政壁垒,为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优势和特长普法提供了新范本。

反诈闯关:让孩子成为家庭“安全员”

江津区嘉平镇的反诈宣传活动变身大型“实景游戏”。江津区公安局民警扮成“快递客服”拨打诈骗电话,学生小张冷静反问:“你说包裹丢了,单号是多少?”逼真的情景演练让200名学生练就“火眼金睛”。活动设置的“反诈知识趣味竞答”更是引爆全场——答对“陌生链接不能点”的学生,将印有防诈口诀的笔记本带回家。

此次反诈宣传活动,通过情景课堂、实战演练、趣味竞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与防范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反诈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法护青苗:宣传进校园撑起成长“安全伞”

连日来,铜梁区公安局积极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组织民警辅警走进中小学上好法治教育课,助力校园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活动中,民警通过举办讲座、互动问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师生们详细解读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信息、网络购物陷阱等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剖析诈骗套路,分享实用的防骗技巧,教导师生保护好个人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并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传递给亲人朋友,形成辐射效应,共同构建起坚固的反诈防线。同时,虎峰派出所还与学校建立了常态化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一旦发生涉校涉生诈骗案件,将迅速介入调查,全力追赃挽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筑牢防线:在虚拟世界树起“警示牌”

云阳职教中心的报告厅里,云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展示了一张“AI换脸诈骗”动图:“这是用你们社交照片合成的虚假视频。”台下响起一片惊呼。通过解析“网络谣言传播链”“个人信息泄露陷阱”,2000名师生理解了“净网”行动的意义。

在网络谣言的专题讲解环节,民警结合近年来打击网络谣言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特点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在问答和交流环节,民警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如“如何快速识别网络诈骗”“如何应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与现场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此次活动,广大师生对网络谣言、网络安全、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接下来,云阳县公安局将进一步创新宣教形式,持续加强校园师生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网络空间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