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化港口枢纽,青岛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紧扣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将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深植于城市肌理,凝聚起全民共筑安全防线的磅礴力量。
4月11日,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多功能游轮——青岛“国安号”从积米崖码头正式启航,拉开了青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集主题教育、文旅体验、宣传展示于一体,标志着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迈向“海上移动阵地”新模式。船内以国安元素为主基调,印有鲜明醒目的“国安”标识,船舱内循环播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片,各类国安元素交相辉映、有机融合,以沉浸式体验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国安宣教载体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青岛以技术赋能宣教,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矩阵。青岛市图书馆开设线上国家文化安全知识展厅,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系统阐释文化安全的内涵与法治保障;“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国安微课堂”等线上互动项目,将严肃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强的“指尖课堂”。
与此同时,传统的宣教方式持续焕发新活力:青岛市检察院联合法院、街道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文创产品发放等形式,实现“面对面”答疑解惑;社区网格员化身“安全宣讲员”,以邻里座谈、入户走访等接地气的方式,将反间谍、网络安全等知识送入千家万户。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线上与线下互补”的传播策略,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认知需求,也让国家安全教育更具时代感与亲和力。
青少年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构建全民安全意识的生力军。青岛市教育系统通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践。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通过“安全教育日”主题升国旗仪式、国家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具象体验,激发其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种“知识传授+实践养成”的教育路径,既夯实了青少年的安全素养,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辐射效应,带动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福祉。青岛在宣传教育中始终突出“全民性”,通过志愿宣讲、文艺创作、公益实践等载体,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普及《国家安全法》,企业职工通过技能比武提升安全实操能力,普通市民主动参与反间谍线索举报……这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的转变,生动诠释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识。西海岸新区开设专题普法课堂,帮助新业态劳动者掌握安全风险防范技能,将安全教育覆盖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这种全民参与、全民共治的生动实践,让国家安全防线更加坚不可摧。
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的种子播撒在街头巷尾,可以看出国家安全从专业领域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成为全民共识与行动自觉。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是党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
站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历史节点,青岛正以更宏阔的视野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地生根,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篇章筑牢坚实的安全基石。在这里,每个个体都是国家安全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每份微小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守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宋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