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清明节期间,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开州职教中心”)的师生们通过一场场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活动,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传承。这场贯穿清明时节的系列实践,处处彰显着信仰的力量:在刘伯承故居和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凝视斑驳的历史照片与珍贵实物,峥嵘岁月在展陈中变得鲜活;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洁白的菊花与鲜红的党旗交相辉映,用三鞠躬表达对2155名开州英烈的深切追思;在“清风常伴 廉洁齐家”的专题党课上,刘伯承元帅自奉俭薄、廉洁奉公的家风,为师生们树立起永恒的精神榜样。



这些生动的红色教育场景,源于开州职教中心团委精心构建的“德育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驱动体系,让爱国主义教育化作可感知、可对话、可传承的成长印记。

如何让德育实践活动在学校落地生根?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团委探索出“12345”实践育人新格局。

锚定“一坚持”

提升团建提质新动力

学校始终将“坚持党建带团建”作为核心抓手,把团的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全局。学期初,学校党委召开团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团建工作,将团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为团组织赋能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贯彻“二同步”

提升高位推动执行力

开州职教中心党委将团员德育实践活动与党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一体谋划、一体落实,构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同步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党委委员、副校长牵头,校团委、学生服务中心及专业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使得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稳步推进。

同步实施,确保落地见效。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统筹推进全校团员教育活动,确保目标明确、推进有序、成效可测。

深化“三联带”

提升学习示范带动力

开州职教中心团委创新“组织联带、骨干联育、实践联促”模式,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以“党组织带团组织带青年社团”为主线,开展“党建带团建 书记讲团课”“青年讲师团讲团课”等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深度融合。校团委带领美发社、摄影社等青年社团走进永先、金州、寨子坪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让青年在社会课堂中锤炼担当。

以“校党委委员带团干部带学生会干部”为纽带,通过“党建带团建·大手牵小手”团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引领团员和青年成长为有信念、有思想、有毅力、有技能的“开职”好青年。

以“党员带团员带青年”为载体,开展“一见倾新遇见你”“共沐书香”“旧物新意 闲置接力”等专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专业技能。


聚焦“四结合”

多维融合强化思想引领

一是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构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素质团课学习小组”双轮驱动模式,校团委书记、青年党员列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参与学习,成立素质团课学习小组20个,团干部、青年团员担任专题学习主持人;二是主题党日与主题团日相结合,团员教师、青年教师与党员同志一起开展党团联学活动;三是思政课与文化课相结合,开展以“茶文化”“剪纸”为主题的非遗课堂,结合4个专题和相关学生读本,开展“大思政课”;四是实践体验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开展“月满中秋 礼献国庆”实践活动、“薪火永相传 青春正激昂”宣讲活动、“古韵新趣·欢庆元旦”主题活动等,依托刘伯承同志故居(纪念馆)、杨柳关革命遗址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学生们在“第二课堂”中学思践悟、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


锁定“五目标”

提升青春建功行动力

自“12345”工作法实施以来,开州职教中心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激励担当奉献、强化专业技能、引导建功立业为育人目标,并在此目标下开展各项活动,团员和青年的政治素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开州职教中心在“志愿山城”系统注册志愿者3350人;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加入红十字会救护志愿组,培训4所高中累计3000余人次;学校连续五年累计2000余名团员青年主动参与“汉丰湖马拉松”系列志愿服务;200余名团员志愿者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助开展交通安全宣讲等工作。


此外,学校65名青年学生参加重庆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积极组织学生传承和创新本地特色小吃冰薄月饼,成果获第四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5名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市级及以上奖励23项,其中废铁重生项目获得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开州职教中心团委“12345”育人体系深耕厚植的生动注脚。当思政课与非遗课共舞,当社区服务与专业实训共振,开州职教中心正用“党建红”引领“职教蓝”,让技能成才的种子在红色沃土中拔节生长。(资讯)

(文/扶明月 图片由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