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开州区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大数据平台屏幕上,一张闪烁的图表格外醒目。

“红色表示就业需求、蓝色表示帮扶进度、绿色表示已就业。”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王修芳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帮助辖区25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其中包含两名伤残军人。

信息全掌握

去年年底,25岁的退役军人徐思发闲居在家,辖区网格员了解到徐思发的情况后立即上报。随即,在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大数据平台上,出现了徐思发的名字,并被标注为红色。

在部队训练时受伤,被评为因公四级伤残军人……徐思发的个人信息很快被王修芳牢记于心。

王修芳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月,终于为徐思发争取到辖区一个交通协管和文明劝导的公益性岗位。今年3月1日,徐思发正式上班。

在文峰街道,像徐思发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针对辖区在册且有帮扶需求的退役军人,建立了“三色档案”管理制度。红色为伤残军人、家庭困难等特殊群体,黄色为有转型焦虑、技能短板的待业人员,绿色为已就业人员。文峰街道有135名专职网格员承担着退役军人信息摸排的“前哨”任务,他们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了解退役军人就业需求。

政策送上门

“真没想到,文峰街道的工作人员比我自己还清楚我能干什么。”前不久,王明从部队退役。在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协助下,很快找到了一份物流配送工作。

“我们会根据退役军人信息,利用大数据筛查符合条件的岗位,并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和岗位介绍,帮助退役军人更快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人与岗位的‘双向奔赴’。”王修芳说。

发挥退伍军人的“红色力量”,也是文峰街道基层治理的一大亮点。

文峰街道富厚社区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陈晓晓正是推动这一效能发挥的“倡导者”。

陈晓晓通过在社区网格员队伍中设立“红色网格长”岗位,优先选聘既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的人担任,同时优化网格事件处置流程,让辖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高。

服务全周期

文峰街道每月定期召开的“戎光议事会”,组织退役军人服务岗、社会保障岗的相关负责人和社区干部、辖区企业负责人代表、退役军人代表一起商议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问题。这种跨部门协同机制,正是破解就业痛点的关键。

文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昌国介绍,文峰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梳理退役军人专属政策27项,通过服务站LED大屏滚动播放,在微信群里及时分享政策解读及招工简章。针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退役军人,文峰街道组建“1+3+N”帮扶小组(即1名退役军人配备退役军人服务岗、社会保障岗、网格员3名工作人员和N名志愿者力量)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帮助申请创业贷款等。辖区部分企业还推出《优先用工条例》,针对退役军人、伤残军人适时提供工作岗位,并创新引入AI虚拟面试系统消除就业歧视。

曾荣立三等功的退役军人余江就是通过AI虚拟面试成功入职某国企后勤管理岗,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好评。

“服务退役军人,不仅仅是解决‘饭碗’问题,而是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彭昌国表示。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王若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