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域特遣队(MDTF)的“核心力量”,多域效应营(MDEB)主要负责全域感知、非动能打击及跨域协同,支撑陆军从陆地向其他领域投射影响力。本期介绍MDEB中信息情报的三个连队——信号连(SIGNAL)、军事情报连(MICO)和信息主导连(ID)
“神经中枢”:信号连(SIGNAL)
作为多域效应营(MDEB)的“神经中枢”,信号连负责卫星通信(SATCOM)、导航定位(PNT)与电磁频谱(EMS)管理,确保联合部队在全域作战中的通信韧性与战场透明度。主要任务包括支撑分散部署的多域单位(MDCs)实时数据共享;保护己方通信链路,干扰对手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提供卫星通信(SATCOM)和导航定位(PNT)支持,确保分散部署的部队通信安全。
信号连(SIGNAL)主要单位及任务流程
信号连(SIGNAL)作战目标实现主要面临一下技术挑战:
卫星通信延迟:高轨卫星通信存在0.25秒延迟,影响实时决策。
电磁频谱拥挤: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易受对手干扰。
动中通能力:传统卫星终端需静止部署,难以适应快速机动需求。
解决方案包括接入SpaceX星链或美军“黑杰克”计划,缩短延迟;AI算法实时识别干扰源并动态调整频率;小型化终端:开发背包式卫星通信设备,支持单兵/车辆快速部署。
信号连是美军实现全域指挥控制的基石,其通信与电子战能力直接影响多域任务部队(MDTF)的生存与效能。未来,信号连将通过技术革新与跨域协同,从“保障者”转型为“战斗力倍增器”。
通过对MDEB的连排结构进行拆解可以发现,信号连(ID)和扩展范围感知与效应连(ERSE)中均下设电子战排,但两者的作战任务有所不同。ID连电子战排主要围绕保障通信展开,ERSE连电子战排侧重于侦察、干扰和攻击等行动,主要对比如下表。
“情报大脑”:军事情报连(MICO)
作为多域效应营(MDEB)的“情报大脑”,MICO负责全域态势感知、目标开发与太空能力整合,为联合部队提供精准的情报支持与跨域打击决策依据。主要目标为瓦解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关键节点(如指挥中心、雷达站);通过太空与商业情报资源(如商业卫星图像),压缩对手决策周期,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利用太空侦察和TITAN系统实现快速目标定位与跟踪。
军事情报连(MICO)主要单位及任务流程
军事情报连(MICO)面临以下技术挑战:
情报过载:每天处理海量卫星图像与信号数据,需高效筛选关键信息。
实时性要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需在分钟级内完成情报分析与决策。
对手反制:俄军可能实施电磁干扰或假信号欺骗,降低情报准确性。
为此需要通过部署机器学习算法(如IBMWatson)自动识别目标(如区分民用与军用车辆);在前线部署小型数据中心,减少数据回传延迟;结合雷达、无人机与OSINT数据交叉验证,提高情报可信度等方案解决以上技术挑战。
MICO连的太空与多源情报整合能力直接决定多域特遣队的打击精度与战场主动权。
“防御中枢”:信息主导连(ID)
作为多域效应营(MDEB)的“防御中枢”,信息主导连(ID)连负责防御性网络作战排(DCO)与防御性电磁攻击排(DEA),保护己方关键基础设施(如指挥系统、卫星通信链路),同时干扰对手的网络与电子系统,削弱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其主要目标是保障联合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连续性;通过主动防御与反制,抵消对手非对称优势(如网络攻击、电子干扰)。
信息主导连(ID)主要单位及任务流程
信息主导连(ID)面临以下技术挑战: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对手可能长期潜伏在己方网络中,难以探测到。
电磁频谱碎片化:复杂战场环境下,需动态分配干扰资源。
跨域协同延迟:网络防御与电子攻击行动需毫秒级同步。
可以通过部署机器学习算法(如Darktrace)自动识别异常行为;AI实时分析频谱数据,优化干扰策略;在前沿部署小型数据中心,缩短决策延迟等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信息主导连(ID)是美军实现主动防御与全域制权的核心力量,其网络与电子战能力直接影响多域任务部队(MDTF)的战场生存与效能。(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