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特朗普在关税战中迈出了投降的第一步。在中国反制美国加征125%关税之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在官网发布了一条通知: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
这被媒体称为“美国对华关税出现首个松动信号”。
但其实,“松动”一词不准确,这可以理解为美国投降的第一步。
因为统计显示,被豁免的电子产品占据中国对美出口总量的20%-25%,美国73%的智能手机、78%的笔记本电脑都在中国生产。特朗普不豁免,受害者是美国自己。美国没有其它可选项,这是不是投降的表现?
而现在,特朗普政府投降的第二步又开始了。
4月14日,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虑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帮助他们转向在美国生产的零部件。
请特别注意,特朗普还表示,这些汽车公司要在美国生产确实需要一点时间。
这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目前就不存在纯美国制造的汽车。因为美国所有品牌的汽车,其大量的零部件依赖于外国进口,而美国在三五年内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汽车产业零部件供应链。
我国及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表明,美国汽车制造业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依赖度达到27%,对韩国是18%、对日本是15%、对加拿大是12%,对德国是9%。而对邻国墨西哥的依赖度最高,占据32%。尤其是福特、通用两大车企对墨西哥等海外工厂的依赖度高达50%以上。
可以这样说,一辆汽车,哪怕是缺一个齿轮、一根进气管甚至一颗专用螺丝,都没法生产出厂。
延展开来看,中国和外国制造的各类产品及零部件,覆盖美国生产和商品的全领域。离开了外国成品及零部件,美国的生产和生活就将陷入瘫痪,导致美国崩盘。
如此,特朗普不可能通过大幅加征关税来增加政府税收,达到其根本的目的——化解随时可能压垮美国经济的36万亿美元债务危机。
短短3天时间里,特朗普在豁免了20种电子类商品的关税之后,又打算豁免汽车零部件关税。这是特朗普投降的第二个表现。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选项有两个:
一是与美国谈判妥协,尽量争取美国大幅削减增加的关税率。
认为那是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方面的松动,是美国释放善意,然后就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妥协,各方削减一点关税。
但我们必须看清楚一个要害问题:特朗普只会选择对美国必须、对美国有利的品类豁免或者减少关税。这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我想谁都清楚。
二是绝不妥协,趁他病要他命。
我们如果退而求其次,与美国妥协,给美国打造自己的产业链的过渡期,并完成了把墨西哥之类的国家当成中国商品的替代国之后,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目的,是想通过进口和国内物价上涨增加征税基数,获得更多的税收,有能力偿还美国36万亿美元的到期国债本金和利息,保住美国经济不能崩溃。但完全忽视了美国离不开外国商品和资源的重大问题。
结果是,关税战才开打,就发现情况不妙。加征高额关税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将杀死自己的企业。
既然特朗普已经开启了关税战,发现情况不对之后,就想投降。我们能受降吗?能给美国机会,让他最终完成对中国商品的替代之后,再来打垮中国经济吗?
具有战略远见的人都清楚,话就不必多说了。
最后我想说,中国要获得安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最根本条件是一个:美国崩溃,失去称霸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