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但很多孩子出现食欲差、口气重、睡觉翻来覆去,甚至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情况。
从中医角度看,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克伐脾土,孩子本身"脾常不足",加上冬季进补、春节饮食杂乱,很容易出现脾虚积滞、内生郁热的情况。
就像最近李兰铮主任门诊遇到的一个5岁男孩:
他反复呼吸道感染让家长操碎了心;孩子面色发黄、舌苔厚腻,一问平时爱吃炸鸡薯条,大便经常干结,属典型的脾虚夹积、郁而化热。
直到李兰铮主任给他开了一个健脾饮,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孩子大便通畅了,夜里睡觉也踏实了,连吃饭都变主动了。
需要的家长点赞转发关注学起来!
这杯看似简单的健脾饮,藏着中医"通补兼施"的智慧。
健脾饮配方
组成:焦山楂6g、炒麦芽9g、茯苓6g、陈皮3g、甘草2g。
方中焦山楂,专消肉食积滞,炒麦芽化解米面之积,两味药搭档就像给肠胃来了场大扫除;
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醒脾,如同给疲惫的脾胃注入活力;
少量的甘草既调和诸药,又增加甘甜口感。
整个方子消而不伤,补而不滞,特别适合孩子饮食过剩,但营养吸收不良的矛盾状态。
有些家长会问:同样是健脾饮,为什么我家孩子喝的效果不明显?这就涉及到中医"辨证加减"的问题。
- 像容易上火的孩子,可以+5g芦根清清内热;
- 经常感冒的,+6g太子参扶助正气;
- 大便特别干燥的,适当+3g火麻仁润肠通便。
这是李兰铮主任上周接诊的7岁女孩,喝基础方三天后出现口唇起泡。
调整+淡竹叶后症状很快缓解,这就是热象明显需加强清热力度。
春季给孩子喝健脾饮,本质是顺应天时给脾胃减负。只要坚持给孩子服用2-4周,不仅积食症状改善,整个春季生病次数明显减少。
中医讲究"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强了,外邪自然难侵。
但要若有不适,还是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切勿私自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