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忙时节,东北黑木耳春季培育正当其时,在位于通化县经济开发区的通化益康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种植基地,90余栋大棚纵横铺展,数以万计的菌袋整齐垂挂,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作业,为新一轮丰收打下基础。



走进基地大棚,一串串整齐排列的木耳菌袋,如同垂下的“帘幕”,在棚内形成一道道壮观的立体栽培景观。工人们手法娴熟地将制作好的菌包进行“挂袋”作业,干劲十足。

“我们这环境适宜、水资源好,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7年,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这里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占地约3.6万平方米。一个大棚可以挂2万袋菌包,基地年总产量约100吨干货。”基地生产负责人于学胜一边忙着运送菌包,一边对记者说。



据了解,挂袋木耳大棚与传统露天摆放相比,可节省空间200%以上。这种立体栽培方式不仅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保证品质,而且采摘方便。这里的黑木耳可比市场提前一个月上市,大大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

“公司有自己的菌包厂,可生产基地所需的约170万个菌包。我们3月份开始制作菌包,4月初‘挂袋’,待木耳成熟后就在基地统一晾晒、加工。我们还有自己的销售队伍,线上、线上积累了很多老客户,到季节了自己就过来看货,价格谈妥后直接发货。从生产、种植到销售,全链条经营。”于学胜自豪地说道。



作为省级返乡创业基地,益康菌业还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50户农民参与种植,安置就业120人,更以废弃菌棒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我家种了五亩地,往年收益在4000元钱左右。现如今在基地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块钱,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李振荣高兴地对记者说。



益康菌业黑木耳种植基地的这一“黑金”产业,正是通化县打造“特色品牌、绿色生产”的典范。目前通化县年产木耳1100万袋,产值4700万元。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刘程智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铭 孙鑫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