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最受读者喜欢的两位好汉,第一个就是鲁智深,他身上有一种侠气,路见不平一声吼,看到不平事就会上去管一管,为人真实不做作。
第二个是武松,武松最被人欣赏的一点是,为人硬气,行事快意恩仇,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这般铁骨铮铮的汉子,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呢?
作为书中最受读者喜欢的两位好汉,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离开梁山队伍,出家为僧了。然而鲁智深出家后,宋江三番五次来看望他,甚至恳请他一起回去。
却被鲁智深果断拒绝了,宋江只能悻悻而归。反观武松断臂出家后,梁山却无一人看望他,仿佛将他遗忘了一样,那么为何会如此呢?原著主要有三点。
第一、圈子的不同
梁山其实也有很多小圈子,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松入草在二龙山,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分别是:杨志、史进、鲁智深、孙二娘、张清、施恩。
这里面鲁智深也出家了,既然出家就断绝一切关系了,就不会去看望武松了,至于杨志则是病死了,史进还有孙二娘夫妇,征战方腊时都死了。
武松基本上都没什么朋友了,还有个活着的柴进,也曾与他有过交际,不过二人是升米恩,斗米仇,在柴家庄住的一年里,武松恨透了柴进。
二人也是闹掰了,柴进自然不会去看望他了。武松虽然武艺高强,还重情重义,不过他在梁山上朋友还真不多。
这也与他的脾气有关,武松的脾气很大,一句话说不对就翻脸,属于那种喜欢听好话的人,需要别人去奉承他。
第二、断臂失去了价值
梁山也是个很现实的地方,梁山大排名,不就是在看人在下菜吗?和宋江关系比较好的人,就排名很高,相反宋江不待见的人,排名就极其靠后。
武松在断臂后,宋江直接就宣布他已经废了,这就失去了价值,自然没人愿意去搭理他了。这里提一嘴,原著中方腊可并不是被武松擒住的。
原著中武松断臂后,宋江说他已废,然后将他安顿在寺庙,基本就没什么武松的戏份了。至于方腊是被鲁智深擒住的,智真长老的四句谶言就有遇腊而执。
鲁智深正是因为抓住了方腊,立下了首功,所以出家后,宋江才会带人三番五次前来看望他,希望他能够一起回去,鲁智深毫不领情,拒绝的很是干脆。
第三、武松得罪了很多人
关于招安这件事,很多人将其怪罪在宋江身上,无可否认宋江对于招安很是积极,心心念念。但招安这条路,何尝不是代表梁山大多数的人意向?
梁山高层基本全是招安派,卢俊义、吴用、秦明、林冲,花荣、关胜、呼延灼、杨志等,梁山想要招安的人数太多了,这些人之所以拥戴宋江。
就是因为宋江曾许诺过,终究目标是招安,古人对于名声看得很重。很多人觉得林冲窝囊,软弱,可他杀王伦时,还有在战场厮杀时,可厉害得紧。
林冲本质和宋江是一类人,是大宋绝对的拥趸。原著中林冲曾三次提到过,他王伦不过是个落第的穷酸儒而已,言语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很是不屑。
可以容忍高俅,因为高俅是太尉,林冲对于大宋绝对支持,自然会服从上官。王伦连体制都没进去,林冲有种体制内的骄傲感,觉得一个连体制都没进去的人,还敢为难我?认为受了奇耻大辱。
武松公然反对招安的举动,影响了大多数梁山高层的利益,就连曾经的好大哥宋江,都看他很是不爽。所以武松出家后,自然不会有人去看望他了。
个人总结:
以上三点,就是为何武松断臂出家后,没人去看他的主要原因。梁山有108位好汉,虽然喊着口号义气为重,不过却都是一群贪名逐利之辈而已。
甚至梁山还存在着严重的鄙视连,比如官场出身的众好汉,就瞧不起那些曾经做土匪的好汉,做土匪出身的好汉,又看不上开黑店,当扒手的好汉。
以时迁的能力,以及所立下的功劳,排名前50绰绰有余。可就因为他是个扒手,被众人所鄙视,结果排到了梁山第107位,甚至晁盖曾经都想杀了时迁。
梁山这处江湖也是很势利的,武松反对招安,妨碍大多数人利益,要不是当初二龙山团结势大,他早就被人收拾了。在断臂后,没人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