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16日电(马作鹏)4月15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新闻通气会上透露,《2025年上海市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经由上海市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还依托市区协同机制,研究提出了首批共6条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并将同步形成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介绍,《行动方案》聚焦4个方面,提出了8项行动:

第一个方面是聚焦产业引领,突出以产兴城。

聚焦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发展,市区协同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招引工作,提升新城在全市、长三角乃至全国产业格局中的显示度和竞争力。一是做强产业细分赛道。去年以来,市新城办、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会同各新城,依托市区协同机制,研究提出了首批共6条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分别是医疗器械和高端装备(嘉定新城)、北斗及低空经济(青浦新城)、仪器仪表(松江新城)、新能源设施(松江新城)、美丽健康(奉贤新城)、大飞机全产业链(南汇新城)。今年将编制完成细分赛道专项规划,同步形成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建立市区协同下的沟通对接、政策聚焦、资源集聚机制,及时响应赛道发展各类需求,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招引。二是集聚产业生态资源。在产教融合方面,推动松江、奉贤、临港大学集聚区优化提升,建立区校常态化紧密对接机制。率先推动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建立产教融合办公室,打造一批区校企共建的创新平台载体。在新兴应用场景方面,落实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扶持政策,支持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支持松江城市级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推动在嘉定、青浦、南汇新城布局数据创新实验室。

第二个方面是聚焦城市功能,促进产城融合。

在持续推进原有重点项目、设施布局的基础上,今年更加注重融合联动、品质提升。一是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在年内新开办1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基础上,加快推进上师大附中松江分校等一批高中在新城落地,推进上海滴水湖学校(暂名)年内开办。推动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投入使用,岳阳医院松江院区开工建设。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推动市级三甲医院重点学科和专家团队等向新城院区布局,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建设。结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推动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持续办好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等活动,支持松江、青浦新城举办草地音乐节等大型户外节庆活动,打造新城特色品牌。二是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指导各新城所在区年内完成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并由市级部门联审印发。加快推进新城枢纽和一批重大交通廊道规划建设,强化新城内部道路对城市各组团间的联系和对重点区域的支撑。结合新城人口结构及多样化需求,强化新城保障性租赁住房精准供应。

第三个方面是聚焦要素保障,推动资源集聚。

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新高地,为新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盘活发展空间。深入推进旧城区改建、城中村改造,加快新城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和国企存量土地资源盘活,率先推进新城国企产业用地分类处置,加快新城重点区域、相对成片地块的土地收储。继续实施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土地出让收入专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贴息等政策。二是激活重点区域。支持各新城着力打造以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功能片区,如嘉定联影小镇、青浦中央商务区、松江枢纽核心区、奉贤数字江海、南汇滴水湖金融湾等,作为重点项目和功能导入的主要承载地,市区联手推动产业、公共服务、交通等各类项目设施加快布局、集中发力。

第四个方面是聚焦机制创新,强化市区协同。

充分发挥市新城办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工作调度,市区协同推动工作任务加快落地。一是加强导入功能,今年将聚焦关键领域功能优化、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城市特色品牌打造,围绕企业总部、研发创新、公共服务、要素平台等领域,加大市级部门主动谋划和资源供给力度,继续推动向新城导入一批重大功能性事项。二是加强宣传推介,围绕细分赛道、重点区域、重大活动开展宣传报道,举办潮涌浦江·新城发力等城市推介活动,持续提升新城的影响力和显示度。三是加强规划研究,深化研究新城“十五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主动做好与市级专项规划的衔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新城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