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世道虽说有些乱,但在清平镇这儿,日子还算过得下去。镇上来了个叫刘福的年轻后生,长得高高瘦瘦,浓眉大眼,就是家境贫寒,三十好几了还打着光棍儿。
这刘福啊,一心想娶个媳妇,可无奈家里穷得叮当响,媒人都不愿意上门。有一天,刘福在街上闲逛,碰到了镇上有名的媒婆王婆子。王婆子眼睛尖,一眼就瞅见了刘福,笑嘻嘻地凑上前说:“哟,刘福啊,我可给你寻着一门好亲事。女方那叫一个标致,性格还温柔,关键是不要彩礼。” 刘福一听,眼睛都亮了,可又有些怀疑,说:“王婆子,您可别拿我寻开心,这么好的事儿,咋能落到我头上?” 王婆子拍着胸脯保证:“我王婆子在这镇上混了这么多年,啥时候骗过你?不过这姑娘是个二手的,之前嫁过人,你介不介意?” 刘福想了想,自己这条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哪还能挑三拣四,于是连忙点头答应。
按照王婆子的安排,刘福和姑娘约定在镇外的桃花庵见面。到了那天,刘福特意收拾了一番,穿上自己最好的一件衣服,虽说补丁摞补丁,但好歹看着干净整洁。他早早地就来到了桃花庵,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等了好一会儿,只见一个女子袅袅婷婷地走来。这女子身着粉色罗裙,面容姣好,眉眼间透着一股温婉之气。刘福看得眼睛都直了,心想:“这二手媳妇也太漂亮了,我刘福真是走了大运。”
女子走到刘福面前,微微屈膝行礼,轻声说:“小女子翠莲,见过公子。” 刘福结结巴巴地说:“翠莲姑娘,你好你好。” 两人坐下后,开始聊天。翠莲说话轻声细语,举止优雅,刘福越看越喜欢。可聊着聊着,刘福发现翠莲总是时不时地往庵里瞅,眼神里透着一丝慌张。刘福心里犯起了嘀咕,刚想问,突然听到庵里传来一阵吵闹声。
翠莲脸色大变,站起身来,说:“公子,对不住了,我得先进去看看。” 说完,急匆匆地跑进了庵里。刘福好奇心作祟,也跟了进去。只见庵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老尼姑争吵。刘福凑近一听,原来是翠莲的前夫找上门来了。那前夫长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大声嚷嚷着:“翠莲,你个臭婆娘,竟敢背着我找男人,今天你必须跟我回去。” 翠莲吓得躲在老尼姑身后,哭着说:“我和你早就和离了,你别再来纠缠我。”
刘福一听,这事儿有蹊跷啊,他壮着胆子站出来,说:“你这人咋回事?既然和离了,就别再来打扰翠莲姑娘。” 前夫一听,眼睛一瞪,说:“你又是哪根葱?敢管老子的事儿。” 刘福虽然心里害怕,但一想到翠莲,还是硬着头皮说:“我是翠莲的未婚夫,以后她的事儿,我管定了。” 前夫一听,气得哈哈大笑:“就你?一个穷光蛋,也想娶翠莲。告诉你,翠莲是我花了十两银子娶来的,你要是能拿出十两银子,我就把她让给你。”
刘福一听,傻眼了,他上哪儿去弄十两银子啊。正在他为难的时候,翠莲突然说:“我有办法。” 只见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首饰。翠莲说:“这些都是我之前攒下的,应该够十两银子了。” 前夫一把抢过包袱,数了数,满意地说:“行,看在银子的份上,我今天就放过你。” 说完,带着包袱扬长而去。
刘福看着翠莲,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翠莲走到刘福面前,哭着说:“公子,对不起,我骗了你。其实我不是二手新娘,我是桃花庵的尼姑。我厌倦了庵里的生活,想找个人嫁了,过上平凡的日子。今天这事儿,实在是对不住你。” 刘福听了,心里有些生气,但看着翠莲楚楚可怜的样子,又有些不忍心。他挠挠头,说:“翠莲姑娘,你这事儿确实做得不地道。不过看在你这么坦诚的份上,我也不怪你了。只是我确实拿不出十两银子,咱们这事儿,恐怕……”
翠莲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说:“公子,我知道是我不好。可我真的不想再回庵里了,你就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会洗衣做饭,会织布绣花,一定能做个好媳妇。” 刘福看着翠莲,心中一软,说:“那行吧,我再信你一次。不过咱可得说好了,以后可不许再骗我了。” 翠莲破涕为笑,连忙点头。
从那以后,刘福和翠莲在镇上租了一间小房子,过上了平淡的生活。翠莲果然如她所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刘福每天出去做工,日子虽然清苦,但两人过得甜甜蜜蜜。而刘福娶了个 “二手新娘”,实则是尼姑的事儿,也在镇上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看着他们俩幸福的样子,大家也都纷纷送上祝福,这一段奇妙姻缘,也算是给清平镇添了一段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