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要我拿八万八?这是什么规矩?”张强眉头紧锁,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八度。
“不拿钱,我就不改口叫爸妈,爱娶不娶!”李芳倔强地站在那里,一副不容商量的样子。
窗外,雨越下越大,喜堂上原本欢快的气氛被浇得一干二净。
“我去银行取,”张强最终咬牙说道,“你等着。”
那是婚礼上最后一次见到他的身影,摩托车的引擎声逐渐消失在雨幕中。
两小时后,李芳站在张强家的客厅里,看着眼前的一幕,却彻底慌了……
01
李芳出生在江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父母对她要求严格。
李家祖上在村里算是书香门第,李芳的爷爷曾是村里唯一的小学教师,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在村民心中地位颇高。
李国强继承了父亲的勤奋品质,年轻时外出打工积攒了一笔钱,回乡后在镇上开了一家小五金店。
店铺不大,但因为李国强为人诚恳,货品齐全,渐渐有了固定的客源,生意蒸蒸日上。
母亲王秀英出身于邻村的中医世家,原本也有一手不错的医术,但嫁给李国强后,便全心全意辅助丈夫打理生意,同时操持家务。
她性格刚强,做事一丝不苟,对女儿李芳的教育更是倾注了所有心血。
在她看来,女儿就是她未能实现的梦想的延续。
他们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独生女李芳身上,尤其看重女儿的婚姻大事。
“嫁人就是攀高枝,不能随随便便找个人就嫁了,”王秀英常对女儿说,“你看隔壁张寡妇的闺女,找了个穷小子,现在日子过得多苦。”
这样的话,从李芳十五六岁起,王秀英就常挂在嘴边。
李芳天性温顺,从小便听惯了父母的教诲。她在学校表现优异,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医科大学,专攻护理专业。
四年大学生活让她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骨子里仍保留着家乡姑娘的质朴与传统。
李芳与张强的相识纯属偶然。
那年春天,百花盛开,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芳大学毕业后,原本有机会留在省城的三甲医院工作,但考虑到父母年龄渐长,她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在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护士。
卫生院条件有限,夏日闷热时常让病人和医护人员苦不堪言。
那天,李芳正在为一位发热的老人测量体温,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滑落。
院长见状,连忙叫来了修空调的师傅。
张强穿着蓝色工装,背着工具箱走进病房。
他个子不高,但身材结实,皮肤因常年在户外工作而晒得黝黑。
他二话不说,立刻爬上梯子检查空调。
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找出了故障所在,修好了空调。
“真是太感谢了,”李芳擦了擦汗水,真诚地说,“这位老人家发着高烧,正需要凉爽的环境。”
张强绽开一个朴实的笑容:“应该的,这是我的工作。”
就是这个笑容,温暖而不做作,让李芳对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强为人诚恳,做事认真,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镇上的人都知道,无论多难修的电器,到了张强手里总能起死回生。
他的技术是师从一位退休的国企电工,几年间已经青出于蓝。
他家境虽然普通,但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在镇上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单身的他租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房间虽小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电器修理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显示出主人不凡的自律性。
与李芳不同,张强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张大山是个老实巴交的木匠,母亲吴菊花在家务农,虽然生活拮据,但一家人和睦相处。
张家六个孩子,张强排行老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家里土地有限,收入微薄,但张大山和吴菊花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
张强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学习了一门手艺。
自从那次修空调后,张强时常找借口到卫生院走动,李芳也渐渐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期待他的到来。
两人的关系从简单的点头之交,发展到一起吃午饭,再到周末结伴去镇外的小山游玩。
在相处中,李芳被张强的勤劳、上进和善良所吸引。
尤其是看到他如何孝顺父母,关心弟妹,更是确信他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张强则被李芳的温柔、体贴和知书达理所折服。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在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上却有着难得的一致。
两人恋爱半年后,张强向李芳求婚了。
那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他们坐在镇外的小山坡上,俯瞰着整个小镇的灯火。
张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枚简单的银戒指,没有华丽的钻石,但胜在用心。
“我没什么大本事,但我会用这双手给你幸福,”张强握着李芳的手真诚地说,“我们一起努力,慢慢把日子过好。”他的眼睛在星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让李芳感到无比安心。
李芳深知张强的为人,也相信自己的选择。
她没有犹豫,欣然答应了这个贴心的男人。
那一刻,她心中满是幸福,恍惚觉得未来的日子会像这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亮。
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李国强和王秀英始终觉得,女儿这么优秀,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最好是城里有稳定工作的公务员或医生。
02
张强虽然为人不错,但家里兄弟姐妹多,将来难免会有经济负担,况且他只是个电器修理工,社会地位不高。
“张家?就那个有六个孩子的张木匠家?”李国强放下碗筷,脸色阴沉,“那家穷得叮当响,哪里配得上我们家芳芳?”话语间不掩心中的失望和愤怒。
王秀英也连连摇头:“听说那家老二还欠着一屁股赌债,你嫁过去不是自找苦吃?”这是镇上的传言,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也不是全无依据。
李芳据理力争:“爸,妈,我是嫁给张强,不是嫁给他全家。张强人品好,工作能力强,我们在一起会幸福的。”她尝试着让父母理解自己的选择,但收效甚微。
“糊涂!”李国强拍案而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嫁过去,能不管他家的事?”他不能接受心爱的女儿嫁入一个在他看来前途不明的家庭。
争执持续了几个月。
家里的气氛变得凝重,李芳每天回家都如履薄冰。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每当想起张强温暖的笑容和有力的臂膀,她又坚定了信念。
张强得知情况后,并没有抱怨或退缩,而是表示理解李芳父母的顾虑,并愿意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
李芳坚持己见,最终李国强夫妇无奈妥协,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张强必须拿出八万元彩礼,再添置一套镇上的小房子作为婚房。
这个条件在当地已经算是相当高的标准,李国强夫妇心里想着,或许可以以此测试张强的决心和能力。
面对这些要求,张强没有退却。
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给李芳一个幸福的家。
他早出晚归,接了很多维修的活儿,还在周末去城里帮人装修,一年下来,终于攒够了彩礼钱,还在镇上付了首付买了套小两居。
这期间,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和休息,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即使如此,他每周仍坚持抽时间陪李芳,哪怕只是简单地一起吃顿饭,聊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李芳心疼张强的辛苦,曾提议两人私奔,但张强却坚持要正大光明地迎娶她。
“你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他说,“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张强有能力给你最好的生活。”
看到张强的诚意和能力,李国强夫妇的态度有所缓和,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期定在了秋收后的十月初。
双方开始忙碌地筹备婚礼。
张强家尽管经济拮据,但也拿出了全部积蓄,决心要风风光光地把儿媳妇娶进门。
张母吴菊花甚至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金手镯,只为让儿子的婚礼体面些。
婚礼前一周,李家请了全村人吃酒,摆了二十桌,场面十分热闹。
张家人看在眼里,暗自叹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毕竟这是儿子的终身大事。
就在婚礼前三天,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原有的平静。
李芳的舅舅王建国从省城赶来参加外甥女的婚礼。
王建国在省城做生意,颇有些成就,一向看不起农村的亲戚。
“我外甥女这么漂亮,又有文化,居然嫁给一个修理工?”饭桌上,王建国大声质问,“二妹,你怎么能答应这门亲事?”
王秀英被哥哥一说,顿时脸上无光:“哥,人家小伙子本分,也有手艺,现在还在镇上买了房子。”
“那算什么?”王建国不屑一顾,“我认识的肖老板,儿子今年三十,公司上市,家里两栋别墅,正找对象呢!”
这番话彻底勾起了王秀英的虚荣心。
晚上,李国强夫妇把女儿叫到房间,苦口婆心地劝说。
“芳芳,婚姻大事不能草率,”李国强开口道,“要不,婚礼延期,你先见见你舅舅说的那个肖公子?”
李芳坚决摇头:“爸,婚礼都准备好了,我不可能现在变卦。”
王秀英急了:“可是张家配不上你啊!你看看你表姐,嫁给那个开公司的,现在出门都是宝马接送。”
“妈,我不在乎这些,”李芳固执地说,“我只想和张强过普通人的生活。”
见女儿态度坚决,王秀英转变了策略。
“那好,既然你执意要嫁,妈也不拦你,”她眼珠一转,“但你要替自己争取点利益,婚礼上,你要让张强当众给你八万八的改口费。”
李芳吃惊地看着母亲:“啥是改口费?”
“就是你从小叫他们叔叔阿姨,结婚后要改口叫爸妈,这是要给钱的,”王秀英解释道,“咱们这边风俗是要给改口费的,你舅舅说了,他外甥女结婚时要了十万。”
李芳犹豫不决:“可张强已经拿了八万彩礼,又买了房子,哪还有那么多钱?”
“那是他的事,”李国强接过话头,“男人不能心疼钱,尤其是对老婆。他要真心疼你,这点钱算什么?”
“再说了,”王秀英添油加醋,“张家六个孩子,以后你们结婚了,肯定要帮衬他兄弟姐妹,这笔钱就当是你的保障。”
03
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下,李芳最终勉强点头答应。
但她决定不提前告诉张强,而是打算在婚礼仪式上临时提出,这样张强在众人面前应该不会拒绝。
婚礼当天清晨,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下雨是好兆头,洒洒喜雨,”村里的老人们这样说。
一大早,张强就和伴郎们来到李家接亲。
按照当地习俗,新郎必须通过新娘伴娘们设置的重重关卡才能见到新娘。
张强被要求做俯卧撑、吃辣椒、唱情歌,他全都笑呵呵地照做了。
当他终于见到穿着红色嫁衣的李芳时,眼眶不禁湿润了。
“芳芳,你真美,”他低声说。
李芳看着眼前这个朴实的男人,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愧疚,但她很快压下了这种感觉。
拜堂仪式上,新人向天地父母叩首,誓言相守一生。
张母吴菊花红着眼圈把儿媳妇拉到身边,慈爱地拉着她的手:“好孩子,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们张家的人了。”
这时,司仪笑着宣布:“现在到了改口环节,请新娘向公公婆婆改口!”
众人期待地看着李芳,张父张母也慈祥地笑着。
李芳深吸一口气,突然说道:“按照我们家乡的规矩,改口是要给改口费的,八万八,我就改口叫爸妈。”
会场一下子安静了。
张强愣在那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改口费?”张父困惑地问。
李芳的舅舅王建国站出来,神气十足:“就是女方改口叫公婆要收费,这是规矩,我外甥女已经很给面子了,只要八万八,我认识的人家都要十万起步!”
张母的脸色变得难看:“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
场面一时陷入僵局。
宾客们窃窃私语,有人说这是李家故意刁难,有人说现在年轻人结婚就是麻烦。
张强拉过李芳,低声问:“芳芳,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之前没跟我说?”
李芳心虚地低下头:“我妈说这是规矩。”
张强看了看满堂宾客,又看了看父母失望的表情,最终苦笑一声:“行,我去取钱。”
说完,他转身走出喜堂,骑上摩托车向镇上驶去。
雨下得更大了,仿佛是在为这场闹剧增添几分凄凉。
留在喜堂的人面面相觑,气氛十分尴尬。
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喜字在雨水中逐渐褪色。
张家亲戚开始小声议论,李家人则假装若无其事。
“这不是明摆着要钱吗?”张强的二叔张福寿忍不住嘀咕道,“什么改口费,我活了半辈子都没听说过。”
坐在他旁边的张大海点点头:“就是,这是讹诈!”
吴菊花坐在主桌上,脸色发白,一言不发。
她盯着桌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长寿面,那是她一大早起来亲手煮的,现在却无人问津。
张大山拍拍妻子的手,低声道:“别担心,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
吴菊花勉强点头,但眼圈已经红了。
她低声对丈夫说:“老张,咱家再穷,也不能让儿子受这种气啊。”
张大山叹了口气:“菊花,别急,等强子回来再说。”
王秀英见场面越来越僵,连忙过来打圆场:“大家别着急,小两口闹个情趣,一会儿就好了,先吃菜,先吃菜。”
她挤出一丝笑容,给张家人夹菜:“来,尝尝这个红烧肉,我们特意请的县城最好的厨师。”
张大山礼貌地点点头,但没有动筷子。
在场的宾客们敷衍地夹菜,但饭桌上的氛围异常沉闷。
李芳忐忑不安地坐在新娘位置上,红色的嫁衣衬得她脸色更加苍白。
她心里后悔极了,不该听父母的话提这种无理要求。
“张强会回来吗?”她忍不住问身边的伴娘小丽。
小丽低声安慰她:“放心吧,张强不是那种人。”
李芳勉强点头,但心里却七上八下。
她看了看窗外,雨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阴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喜宴上的饭菜渐渐凉了,张强还没有回来。
李国强坐在主桌上,脸色阴晴不定。
他开始后悔听了老婆的馊主意,本来好好的婚礼,现在弄得这么尴尬。
“秀英,”他凑到妻子耳边,“你说张强会不会真跑了?”
王秀英强作镇定:“不会的,他不敢,村里这么多人看着呢。”
李国强摇摇头:“这事办得不妥当啊。”
王秀英瞪了他一眼:“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都是你那个木头女儿,连话都不会说,一句话就把人吓跑了。”
李国强无言以对,只得闷头喝酒。
一个小时过去了,喜宴已经进行到中途,张强依然不见踪影。
菜一道道上完,宾客们吃得差不多了,但主角却迟迟未归。
司仪已经不知所措,只能一遍遍播放喜庆的音乐,试图缓解尴尬的气氛。
李芳开始坐立不安:“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王秀英皱眉:“该不会是跑了吧?”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李芳的心。
“不会的,”她慌忙辩解,“张强不是那种人。”
可内心深处,她也开始怀疑了。
04
张强的表哥马上就要完婚了,他看到张强和李芳的事,心里直摇头。
“强子这婚结得太窝囊了,”他对妻子小声说,“我要是他,直接掉头就走。”
他妻子赵丽拉了拉他的衣角:“别乱说,这是人家的事。”
张强的表哥不服气:“什么人家的事?这是原则问题!”
赵丽连忙制止丈夫:“好了好了,你声音小点。”
两个小时过去了,喜宴已近尾声,张强还是没有回来。
张家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宾客们也纷纷交头接耳。
“新郎哪去了?”
“听说去取钱,估计是拿不出那么多,跑了。”
“这女方太贪心了,婚礼上临时要钱,谁受得了?”
这些话传入李芳耳中,让她如坐针毡。
她的伴娘小丽忍不住说:“芳芳,你这么做太过分了。”
李芳委屈地反驳:“我也不想啊,是我妈逼我的。”
小丽摇摇头:“你都二十五了,还什么事都听你妈的?”
李芳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时,张强的大哥张勇走上前来。
他是村里的木匠,手艺比父亲还要精湛,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有些名气。
平日里为人和善,但此时脸色铁青,眉头紧锁。
“弟妹,”他走到李芳面前,语气冷淡,“我弟去了这么久不回来,你还不着急吗?”
李芳红着眼圈站起来:“我当然着急,我们去找找他吧。”
张勇冷笑一声:“找?上哪找?你们临时要八万八,我弟哪有那么多现钱?”
李芳不知如何回应,只能低头不语。
张勇继续说道:“我们张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清清白白,从不欠人东西。”
他看了看王秀英:“你们这样做,是瞧不起我们张家吗?”
王秀英被问得脸色发白,但仍强撑着:“这是规矩,又不是我们瞎编的。”
“规矩?”张家二叔张福寿站起来,“我们村哪有这种规矩?”
他转向在场的村民:“大家伙说说,谁家结婚有什么改口费?”
宾客们纷纷摇头。
李芳的舅舅王建国见状,尴尬地咳嗽一声:“那是城里的规矩,你们不懂。”
张福寿冷笑:“城里规矩?那你怎么不按城里规矩给彩礼?人家城里彩礼才多少?一块金条就打发了!”
王建国被怼得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李国强走过来,拉着女儿的手说:“不如我们先去张家看看,说不定他回家了。”
张勇点点头,带着几个张家亲戚率先出发。
李芳和父母紧随其后,一行人冒着雨向张家走去。
雨水打湿了李芳的嫁衣,她踩着泥泞的村路,踉踉跄跄地前行。
红色的高跟鞋已经沾满了泥土,但她顾不上那么多了。
王秀英有些埋怨:“早知道会这样,就不提那什么改口费了。”
李芳苦笑:“妈,都是你出的主意,这下好了,把婚礼都搞砸了。”
“我这是为你好啊,”王秀英辩解道,“妈是怕你嫁过去受委屈。”
她看了看前面的张家人,压低声音:“你看他们家穷成那样,要是不要点钱,以后你怎么过?”
李芳无力地说:“张强对我很好,我跟着他,不会受委屈的。”
王秀英撇撇嘴:“年轻人懂什么?结婚不光是看对象好不好,还要看家庭条件。”
走在前面的李国强回头瞪了妻子一眼:“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还不都是你出的馊主意!”
王秀英不服气:“我这也是为了女儿好啊。”
李国强冷笑:“好?现在闹成这样,好在哪里了?”
三人一路争执着,终于到了张家门口。
张家的老宅是一栋土砖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整洁。
门前种着几棵高大的松树,雨水顺着松针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门竟然是虚掩着的,里面隐约传来说话声。
张勇推开门,众人跟着走进去。
门开的一瞬间,李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会不会是张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还是他正躺在床上,为今天的事伤心欲绝?
当她踏入张家客厅的那一刻,眼前的情景让她彻底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