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济南市以“泉心为老”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通过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四大行动”、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为老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精准化发展。
2025年,济南市以“泉心为老”品牌为引领,以三月志愿服务月为契机,全市范围内共开展了800余场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实现了15个区县万余名老年群体的精准覆盖,还通过“银发伙伴”“养老大集”等创新举措,推动了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各类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服务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各方资源得以高效整合与汇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全市老龄及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构建三大体系,筑牢服务根基
(一)组织体系:总团引领+全域覆盖
以“1+15+N”组织架构为基础,由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牵头成立“泉心为老”志愿服务总团,统筹15个区县分团及N支特色志愿队伍。同时,坚持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推行“1+3+N”工作模式,组建1支覆盖全市的“泉心为老”精英服务团队,打造三个“泉心为老”志愿服务创新示范项目,带动N个具有特色的“泉心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以“泉心为老”志愿服务团为中心,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力量协同参与,“泉心为老”志愿服务分团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二)资源体系:多元协同+精准下沉
对内整合民政、卫健等部门资源,将养老政策、医疗服务等向为老志愿服务倾斜;对外联合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等社会力量,拓宽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渠道。今年三月,市民政局联合10部门启动“银发呵护 产业偕行”2025年济南市“泉心为老”系列行动,在本次活动中,除政策咨询、老年产品专区等10板块外,还发布了济南市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相关工作,并组织30余名志愿者开展适老化改造知识普及,现场发放《济南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300余册。本次活动推动养老消费与志愿助老有机融合,实现服务供给精准度与老年人获得感双提升。
平阴县榆山街道为老志愿服务队依托平台与医疗机构、文化团体、公益组织合作,构建综合性服务体系。通过全方位、针对性的资源对接与下沉,从而使各类资源能够精准满足老人的需求,从而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志愿服务持续、高效开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三)建设体系:多元激励+专业赋能
济南市积极发掘有专长且乐于奉献的老年群体资源,通过社区宣传、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服务,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了医疗护理、文化教育、心理关怀等实用技能培训。例如高新区组织志愿者与独居、空巢老人结对帮扶,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电话慰问,并为老人开设书法、绘画等兴趣课程,既提供日常关怀又丰富老人生活,缓解了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彰显服务温度
(一)健康护航行动
今年以来,线上依托“泉心慰老”公益讲堂平台,围绕糖尿病防治、老年生理护理技能提升、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及心理健康维护等核心议题,系统化打造6大专题健康课程体系。通过整合省市三甲医院优质专家资源,以“直播授课+在线答疑”双模式开展云端科普,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健康指导,构建起养老服务的资源融通平台。线下组建“银龄健康管家”医疗团队,深入社区村落进行点对点服务。以市中区泺源街道科技街社区为例,联动复大肿瘤医院、济南肛泰肛肠医院开展“甲状腺B超筛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特色项目,实现疾病早筛早诊。同步构建“区县-街镇-社区”三级健康宣教体系,系统性开展慢性病防控、中医养生等科普讲座,发放定制化健康手册1200余份,以多维度的健康服务体系筑牢老年健康屏障。
(二)精神关爱行动
多措并举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多样化活动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感。今年三月,市“泉心为老”志愿服务总团联合山东出版集团举办“大宋孤勇者王安石”主题讲座,促进老年群体与文化传播双向交流。在省“泰山松”暖心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中,市“泉心为老”志愿服务总团统筹协调多支银龄志愿团队,设立政策宣传、生活服务、法律咨询、反诈教育四大服务专区,并通过发放《济南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助餐补贴、适老化改造等30项政策转化为贴近日常的场景化说明,帮助老人直观理解惠民措施。天桥区南村街道开展女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官扎营街道立足生活服务,在社区开设爱心义剪服务点,商河县通过文艺演出和兴趣小组搭建交流平台,多维度营造“老有所乐”生活环境,让老年群体在具体可感的关怀中提升生活品质。
(三)生活帮扶行动
针对老年人生活不便难题,开展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南部山区常态化开展探访服务,依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团队,对超过3000名独居、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实施“每周一访”,开展助医、维修水电设施、帮办等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20人次。联合爱心企业、长者食堂、农村幸福院,开展助餐服务,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过2000人次。高新区志愿者结对帮扶独居、空巢老人,定期上门探访,协助购物、打扫卫生等,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琐碎问题,让老人感受社会温暖。
(四)社区互助行动
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慈善+志愿”为服务手段,探索打造“银发伙伴”互助养老新模式,将辖区有活力、有特长的老年人和老年志愿服务队、有关单位企业组织起来,整合人力物力,为辖区高龄、病残老人提供帮扶救助、健康诊疗、心理慰藉等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累计为300余名老人提供了400余次的上门服务,涵盖代缴水电费、法律维权、日间照料等多个方面,帮助更多长者安享有温度、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三、创新三项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1.供需对接机制。为实现精准服务,搭建多元供需对接渠道至关重要。借助社工、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邻里问询等摸底调研,统筹各方资源,为老人带去切实的帮助。例如莱芜区方下街道社工站联合企业走进农村幸福院,提前深入了解老人兴趣爱好、生活需求,开展 “红领巾” 牵手 “夕阳红” 活动,精准满足老人对陪伴、关怀的渴望,实现服务供需精准匹配。
2.激励保障机制。在精神激励方面,济南市通过“最美养老人”系列选树活动,其中设立“最美养老服务志愿者”“最美养老服务志愿团队”两大类别,构建“区县推荐/个人自荐+专家评审”评选机制。最美养老服务志愿者“漫画爷爷”吴国梁用8年时间创作了3016幅漫画,将重点聚焦到老百姓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创作的防诈骗漫画被济南市公安局纳入反诈宣传材料;最美养老服务志愿团队“反诈奶奶团”通过文艺表演,将反诈知识,编排进节目中,仅2024年一年,“反诈奶奶团”便在各地举行了200多场“反诈防非”演出活动,今年以来,已经举办20多场,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形成“线上传播+线下演出”立体化宣传体系。选树过程在齐鲁壹点、大众新闻、山东商报、“济南贴心民政”公众号、“济南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2024年累计评选出个人典型10名、标杆团队10支,为志愿服务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3.融合发展机制。济南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养老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路径。一方面,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志愿服务纳入社区治理体系,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形成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推动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将志愿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同时促进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四、银龄赋能强动力,以老助老显担当
济南市依托“房泽秋志愿服务团队”“反诈奶奶团”等特色银龄志愿队伍,创新拓展银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老年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生力军。今年3月份的“银发呵护 产业偕行”启动仪式上,专门成立了“泉心守护 银龄伙伴”银龄志愿服务队,积极鼓励刚退休的低龄老人帮助照顾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秉承“远的帮近的、年轻帮年长、身体好的帮身体差的”的理念,构建“低龄助高龄、健康扶孱弱、活力带沉静”的立体化互助体系,摸索出了“银龄互助式”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一条敬老孝亲的“传帮带”。
下一步,济南市将全继续以“三驱四维”为主线,着力构建三驱协同联动新格局,通过织密组织网络、畅通资源输送渠道、创新激励保障体系,激活志愿服务内生动力,特别是激活银龄志愿者“余热生辉”效应;立体化拓展四维服务场景,将健康守护、精神滋养、生活关怀、社区治理四大行动有机融入科技、文化创新元素,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共治、专业支撑、数字赋能的志愿服务融合推进机制,持续铸就“泉心为老”城市金名片,驱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纵深发展。
(通讯员 吕奕 王晓琳)